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65部分

朝堂上氣氛一滯,眾人一看,是那御史詹仰庇,高拱馬上訓斥道:“你胡說八道什麼!”

其實高拱是在保護他,可惜詹御史還沒混明白官場,還以為高拱替楊博說話呢,硬著脖子道:“說誰誰清楚……”頓時那幫子同行們也嚷嚷起來。

楊博卻恍若無事的笑道:“既然是戰前議論,就得允許有不同意見。一旦定下來,老夫可是全力支援的,難道你不知道,宣大兵營之亂是誰平息的?又是誰為沈大人重組了馬家軍,還擔著天大的干係,派出了最精銳的神機營?”這些話必須說明白,因為官場最愛痛打落水狗,他必須保證自己始終正確……至少是名義上的正確,才能不會成為眾矢之的。

詹仰庇還要再說,徐階出聲道:“蒲州公說得對,既然是討論,自然言者無罪,更不能當成事後的罪證了。”

徐階的威望太強了,詹仰庇也只能住嘴,但楊博的臉面也丟盡了。

徐階趕緊岔開話題道:“此役有功之臣,該當如何獎賞,還請萬歲聖裁。”雖然內閣現在幾乎是管天管地,但因為‘恩出於上’根深蒂固,所以有關獎賞事宜,還是要讓皇帝來決定的。

隆慶想一想,也不知該怎麼賞,就轉頭問高拱道:“朕不大熟悉典章制度,依高閣老之見,對沈大人他們,怎麼賞功才最合適呢?”

高拱沉吟回答:“回稟皇上,按禮制,此乃平虜之功,沈默現在是禮部尚書,按例應加太子太保。”頓一頓道:“有道是,爵以賞功,職以任能。為臣以為,沈拙言不但功高,而且有辦大事之能力。內閣里人手不夠,我們四個老頭子也忙不過來,不如讓他入閣來參贊機樞,分擔一下我們肩上的擔子,豈不是兩全齊美?”

聽了這話,眾人不禁又羨又妒,心說沈大人是勞苦功高,不過這才當上尚書幾天……這也太快了吧。但轉念一想,入閣有啥好的?進去還不得論資排輩?徐閣老才六十三,高閣老五十四,李春芳和郭樸更年輕,沈默得坐多長時間冷板凳,才能熬出頭啊?

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大抵就是這個意思。

但也確實在理……

那廂間,徐階卻變了臉色,高肅卿好眼力啊,竟能看穿我下一步,搶先賣好給沈默,顯然是要讓沈默日後不好偏幫。徐階這個氣啊,卻又不能落後,也出聲道:“是啊陛下,老臣也正有此意,不過內閣缺人不止一個,臣以為戶部左侍郎張居正此役功勞甚大,也可以入閣襄贊……”

第七八二章 凱旋(下)

七天後,沈默率大軍押解趙全等人班師回朝。一路所見,全是黃土墊道、萬民歡呼迎送的場面,老百姓在道旁擺著香案,端著酒食,請凱旋的將士們享用,官兵們深感振奮,都覺著此乃今生最榮耀、最自豪的時刻。

沈默騎著高大的紫騮馬,走在隊伍的最中央,此時此刻,千乘萬騎都跟在他的身後,簇擁著他,守護著他,百姓們人山人海地在仰望著他,香花醴酒,望塵拜舞。他出現在哪裡,哪裡的人們就像倒伏的麥田一樣,五體投地,不敢仰視。他放眼前望,只見龍旗蔽日;環顧左右,滿眼金戈輝煌!這風光,這排場,這非同尋常的榮耀,自古以來的文臣,誰曾有過?

可此刻他的臉上,卻沒有半分喜悅與激動,反而目光愈發凝重,這不是在故作深沉,而是因為他感到了深深的不安……兩世為人,使他的頭腦無比清醒,他知道自己不過贏了一場戰役而已,並沒有改變雙方的強弱對比,也沒有結束這場戰爭,論功績遠遠無法和胡宗憲、王陽明這些前輩相比,他們都沒有享受過這種殊榮,自己又怎能坦然受之?

當然他也知道,大明百姓苦等這場勝利,已經太久太久了,所以反應過於亢奮也是難免,而朝廷也需要這樣隆重的儀式,來收攏人心、提振士氣,所以才會出現這種萬人空巷的場面。但他深知‘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的道理,此番做作固然榮耀,同樣也遭人嫉妒,更會危及自己的政治生命。

王陽明、胡宗憲都是難得的文武全才,為何在立下不世之功後,卻偏偏遭到迫害閒置,再也沒有建功立業的機會?原因很簡單,他們的威望太高了,以至於令當權者不安了,所以只能解甲歸田,才能安度餘生;要是不放聰明點,慘遭橫禍,身敗名裂就是唯一的下場。

當然擊敗一次俺答,不算什麼‘不世之功’,可沈默在此役中表現出的威望和號召力,肯定要使某些人不安,就算不敢拿他開刀,可譚綸、戚繼光、馬芳這些跟隨他的將領,恐怕要被人暗算了。

“宮保大人,”他身邊是前來迎接的兵部侍郎王崇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