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香港影壇三巨頭的邵氏,嘉禾還有新藝城全都佔據著自己的放映院線,又豈會分一杯羹給玄霆公司。所以無奈之下榮少亨只得另想辦法,搶在對方放映《最佳拍檔》和《A計劃》之前,將大電影院周圍的一些老電影院用高昂的租金租賃了下來。
這些老戲院相比那些嶄新的大戲院就像是小說中的一些“破落戶”,由於陳舊,外觀多數像加上斜頂的攝影棚,長方形的設計令它們有“棺材戲院”之稱。
在香港,除去一些鮮少的放映藝術,小眾電影的迷你戲院,大多數戲院都能容納下上千甚至是幾千人——比如新蒲崗的麗宮戲院,就有3000個座位。而且很多時候全院爆滿;當有好戲上演時,成百上千人在戲院排起長龍是常有之事。有些戲院還在大堂設有不同的花樣,供觀眾等待時打發時光,如玩具展臺,磅秤等。
顯然,榮少亨租賃的這些舊戲院沒有這些完善的“人性化”裝置。並且由於設施陳舊再加上滿地食物,常常會有鼠患為害。很多隨家長看電影的孩子往往在看戲的時候將腳縮在椅子上,免得一放下去就碰到老鼠……
針對這樣的放映環境,榮少亨也得無奈地面對了現實,有道是,有總沒有強!至少自己的兩部戲不用露天放映已算是萬幸了!
在這樣的“前提條件下”。榮少亨只得把一切放在了兩部戲的海報宣傳上。因為他相信,只要能招徠顧客,自己的兩部戲就有爆冷門的機會,上帝對於那些喜歡用心的人總是很厚待的。
此時香港電影剛剛準備騰飛,當一部新片上映,戲院門口臨街的一面牆或兩面牆壁,就會掛出手繪電影宣傳板,有時會高達一層樓多,這種宣傳手段到底是直接來自戲院,還是西方舶來品,大家誰都不知道,但無疑這是一種超級奪人眼球的宣傳武器。
像榮少亨這樣精明之人,又豈會放過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