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部分

易其稿,經過幾番修改重訂,直到呂不韋感到滿意為止。書稿編定後,呂不韋大概從商鞅的“移木賞金”中受到啟發,又演繹了一出著名的“一字千金”之史事。秦始皇八年(公元前239年),呂不韋命人將業已完成的《呂氏春秋》書稿近二十萬字懸於國都咸陽城門,延請各國學者、賓客、使節前來觀看,並向世人宣佈,若有高人能夠修改一字,即賞千金。

千兩黃金,可不是一筆小數,那黃燦燦的光亮肯定吸引、誘惑了不少前來圍觀的飽學之士。然而,直到掛在城門的《呂氏春秋》不再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呂不韋覺得興意索然將它摘下為止,都沒有一人上前指點或增刪一字。其中不乏人們畏懾於呂不韋那炙手可燙的權威之故,但你不得不承認,《呂氏春秋》確是一部光彩奪目的大書、奇書!該書由《十二紀》、《八覽》、《六論》三部分組成,分為二十六卷,共計一百六十篇。每卷都有一個總的主題,卷下各篇既在這一總題的統轄之下,又遊刃有餘地發揮著自己的篇旨;而每篇之間,並不是一些孤立的個體,而是互相聯絡,有的還具有層次關係。就全書結構形式而言,如此係統劃一並具總體規制,這在先秦諸子中堪稱獨一無二,也是我國第一部有組織、按計劃編寫的文集;若以內容而定,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呂氏春秋》稱得上那個時代的一部百科全書式的鉅著:從浩瀚宇宙中的天體執行到農業耕作的溝壟尺寸,從遠古時代的先民生活到未來社會的理想藍圖,舉凡哲學、政治、軍事、倫理、道德、天文、地理、農業等先秦自然社會科學知識,學派理論兼採儒、法、墨、道、陰陽五行諸子家……幾乎全被《呂氏春秋》網羅其中,簡直無所不包,無所不容。更為難得的是,它雖博採眾家之雜,但本著“以中義為品式,以無為為綱紀,以公方為檢格”的取捨標準,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思想體系。

玩弄“上帝骰子”的千古奇商(12)

《呂氏春秋》雖然不是篇篇出自呂不韋個人之手,但它反映的觀點,卻是呂不韋思想的闡釋。

呂不韋雄心勃勃,並不滿足於秦國的霸業,他要將這種霸業推向王道。也就是說,他希望統一天下之後的秦國能夠成為一個典型的王者之國。呂不韋雖然煞費苦心地向嬴政灌注儒道墨的思想體系,但他內心也相當清楚,嬴政推崇、信奉的卻是法家的霸道之說,且為人張狂、乖逆、變態、殘忍、極端……因此,《呂氏春秋》就花了不少篇幅與筆墨在自然原理方面貫穿道家之言,在社會秩序層面體現儒家學說,以此來清除秦國唯法主義影響,轉變嬴政唯法是崇的觀念。比如說,《呂氏春秋》反對君權專斷,認為“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主張民為先、為重、為本,大書“安危榮辱之本在於主,主之本在於宗廟,宗廟之本在於民”;否定嚴刑重罰,“嚴刑厚賞,此衰世之政也”;呂不韋還堅持無神論,提倡節制崇儉,謳歌禪讓,實行仁義禮治,贊成遞級分封……而這,與秦始皇日漸形成的主張專制統治集天下大權於一身,實施嚴刑峻法,建立郡縣制,沿守秦人多神世界的原始信仰以及揮霍享樂等觀念大相徑庭、背道而馳。

關於秦始皇與呂不韋思想政見之對立,郭沫若先生在《十批判書·呂不韋與秦王政的批判》一文中從世界觀、政治主張、一般傾向等方面進行了較為詳盡的分析比較,並列有一張對照表,有興趣的讀者不妨參照一閱。

《呂氏春秋》丟擲之時,正是嬴政舉行冠禮、執掌實權的前夕。

然而,呂不韋不僅沒有達到預想的目的,反而激化了他與嬴政之間的矛盾。

嬴政躲在深宮一字一句地捧讀刻有《呂氏春秋》的簡冊,讀著讀著,他忍不住拍案而起、大聲斥罵,憤怒地將簡冊摔得七零八落。一番發洩過後,嬴政猶不解恨,又將這些竹片碼在一起,焚之一矩。

他與仲父的矛盾,已達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一旦時機成熟,呂不韋就不得不吞嚥自己種下的這枚苦果。

現在我們該看看太后趙姬怎樣了。

趙姬是一個極端注重感官與享受的女人,自從嫪毐進宮,每日與他淫樂,過著神仙般的日子,也就慢慢地將呂不韋忘了。而這,正是呂不韋希望的結果。可是,呂不韋沒有想到、或者想到了也難以控制的事情不期然而然地發生了——趙姬與嫪毐的媾和不可避免地有了“結晶”。

趙姬發現懷孕的事實後,非常害怕,為了避開耳目,就說宮中鬧邪,只有躲到兩百里外的秦國故都雍城方可免祟。嬴政知道母親與仲父有染,自然希望她離得遠遠地,而呂不韋更希望趙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