矣;荀或反對曹操晉爵魏公,曹操毫不猶豫地將他逼死;崔琰只因在給友人的信中寫了句“會當有變時”的語句,就被認為是想推翻曹操的政權而命他自殺;陳留人邊讓居功自傲,曹操無法容忍,把他及其全家一同捕殺……
曹操除了誅殺人才,對其他人也會毫不眨眼地動輒便殺。為防暗算,他以睡覺時不可隨意走近前來為由,藉故殺死近侍;他借倉官人頭以解軍糧之不足;只要稍稍危及政權統治,他就格殺勿論;為報殺父之仇,他在徐州大開殺戒血腥報復;官渡之戰時,他一次坑殺降卒八萬人……曹操動不動就殺人,殺的人實在是太多了,用“殺人如麻”四字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
但是,他又特別能容人。劉備曾先後兩次投奔曹操,其目的明眼人一望即知,不過是“勉從虎穴暫棲身”而已,謀士也不止一次地勸說他除掉劉備以絕後患,都遭曹操拒絕;關羽被捉,執禮甚厚,在得知他即將逃離的訊息後,仍厚加賞賜,即使關羽出逃諸將請求追擊,曹操也不聽從。如果曹操真能趁機殺了劉備、關羽,恐怕就不會有後來的赤壁慘敗及鼎足而立的三國局面了;曹操與張繡爭戰多次,好幾次被他打得落落大敗,兒子、侄兒及愛將韋典都死於張繡之手,但曹操最終還是不計私怨、寬宏大量地接納了他的投誠,並委以重任;袁紹那篇###曹操、罵他為“贅閹遺醜”的檄文即出自文人陳琳之手,面對如此惡毒的攻擊,曹操在打敗袁紹後陳琳請降,他不念舊惡,責備幾句也就罷了,還授予他官職;官渡之戰結束後,曹操繳獲了不少自己陣營暗中與袁紹往來的信件,他全部付之一炬,一概不予追究……
曹操真是一個複雜之人,坦誠與權詐、寬厚與忌刻、多疑與信任、輕佻與威重這些相互對立的正反因素集於一身。如同他的身世一樣,他本身也是一個說不清道不明的人物。他性格的這種多面性、複雜性也為後人對他的正反評說留下了相容可塑的彈性空間。
四
以官渡之戰為契機,曹操一鼓作氣乘勝進擊,真可謂意氣風發鬥志昂揚。他平定袁譚、遠征烏桓、消滅袁尚袁熙,一統北方;又釋出減收田租令、整齊風俗令、大封功臣令,鞏固穩定北方秩序;然後,就開始積極準備南征,以期一舉平定天下,完成統一中國的雄偉大業。
面對歷史的雙重改變(8)
公元208年7月,曹操親率大軍南下。鋒芒所指,劉備措手不及倉皇東逃,荊州刺史劉琮望風而降,他幾乎是兵不血刃地佔領了荊州,還得到了荊州本地及外來荊州避難的大量人才。一時間,曹操實力大增,如日中天,威震天下,可以說達到了他人生事業的頂峰。
而這時的曹操,也不禁變得飄飄然起來,頭腦常常處於衝動與狂熱之中,完全失去了往日的冷靜與嚴謹。他變得驕傲自滿起來,過高地估計自己的實力,過低地看輕對手的能耐;同時,他認為由他一統天下,不僅指日可待,也是天命之所歸。想想看,他由一個剛一出身就背上了宦官身世“汙點”的小人物,一步步地發展壯大到今日的挾令天子、蕩平群雄、傲視天下的魏國丞相,如果沒有天命,僅憑個人之力,他能成為當世勢力最大的強者嗎?多少次,他都身陷困境、危境,稍不留意,就會前功盡棄、毀於一旦:他被董卓追得走投無路,在逃竄途中被一個亭長抓獲送縣關押;他首舉義兵就在汴水之戰中失利,差點被擒;南征張繡時突然遭其圍困,右臂也中了一箭,幾被亂刀砍死;官渡之戰時孫策擬乘機謀襲許昌,弄不好就會“後院失火”腹背受敵,陷於崩潰之境……然而,每在緊急關頭彷彿都有神助,總能出現奇蹟使他轉危為安,他也因此而日漸坐大。既然天命所歸,他曹操何所忌憚何所畏懼?
於是,他頭腦膨脹,變得狂妄起來。他聽不進謀士賈詡的勸說輕躁東進,使得原本矛盾重重的孫、劉結成了頑強的抗曹聯盟;他一反常態以貌取人,冷落益州牧劉璋派來的特使張松,不僅失去了一位難得的人才,更失去了聯絡劉璋、進取益州的機會,爾後劉備正是用計賺得益州才擁有了一塊屬於自己的地盤;他佔領荊州後,不禁得意忘形地拍手大叫“天下已定”,在寫給孫權的信中更是躊躇滿志,意在必得:“近者奉辭伐罪,旄麾南指,劉琮束手。今治水軍八十萬,方與將軍會獵於吳”;荊州新附,人心不穩軍心不穩,他似乎連做做這方面的“政治思想”工作以求安定團結、共同對敵的想法都不曾有過;曹操本性多疑,卻輕信黃蓋的投降,就連起碼的防範措施都沒有采取……天時、地利、人和,曹操一樣都沒有佔據上風,而在戰術指揮上又多有失誤,結果導致了赤壁之戰的慘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