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但他自始至終都覺得自己是忠於皇帝的,與朱全忠的勾結不過是立足朝堂的一種手段。
或許是與朱全忠打交道比較多的緣故吧,張浚逐漸看穿了朱全忠那忠臣外表下的奸雄本質,越來越覺得朱全忠一旦掌控了朝堂,接下來就必然會弒君篡位。
所以在但得知李茂貞即將投降,天子即將落入朱全忠手中後,退隱在家的張浚便開始了挑動地方藩鎮起兵的謀劃,而他選定的物件便是平盧節度使王師範。
平盧節度使乃是唐朝最早設立的十個節度使之一,唐天寶初分范陽節度使置平盧節度使,治所在營州,統領盧龍軍治理河北省東部、河北省南部等地;後來遷移到青州,實力雄厚,曾經一度是天下最強大的藩鎮之一,並且一度成為聽命於朝廷的藩鎮。
但二十年前,親軍將領王敬武驅逐當時的平盧節度使安師儒,重新在青州一帶割據。後來王敬武死了,王師範十六歲子承父業,成為新的節度使。
他為人文雅,喜歡文學,又有御眾之術,軍紀嚴明,因此轄境內人民安居樂業,鄰道也頗為稱頌。
不過此時的平盧節度使早就沒有了當年的風光,實力在天下諸多藩鎮裡面只算一般,最多也就和武勇都之亂前的錢差不多,與朱全忠相比實力差太遠。
而王敬武父子也知道自己打不過朱全忠,所以一直以來對朱全忠都採取較為恭順的態度,彷彿朱全忠的附庸一般,這才得以保全。
而在外人看來,王師範的平盧鎮與朱全忠就是一夥的,比如天子發給楊行密的詔書中就任命朱瑾為新的平盧節度使,這明顯就是李茂貞想挑撥楊行密去打擊朱全忠的“小弟”王師範。
“父親,這平盧節度使在天下藩鎮中實力不過中等,而且與朱全忠關係親密,即便他如您說的那樣是個忠義之人,但為了實際利益他難道真的敢起兵嗎?”張格依舊有些遲疑。
第一百一十一章 謀劃(四)
當初在選擇時,張格認為應該依靠像淮南楊行密、河東李克用這種強大藩鎮來對抗朱全忠,畢竟這兩個藩鎮不僅實力強大,而且與朱全忠都有大仇,讓他們出兵的可能性是最大的。
然而沒想到的是張浚最後卻選擇了王師範這個實力相對較弱,而且和朱全忠關係較好的藩鎮。
張浚搖了搖頭道:“不然,楊行密六月份出兵宿州無功而返後,如今他的心思完全放在了南方,只想著如何爭奪土地,心中哪裡還有半點忠義之心?至於李克用,嘿,那就更不用說了!”
提到李克用時,張浚明顯有些不屑。當初李克用便是天下最早起兵造反的勢力,時間甚至在黃巢起義之前,乃是那時候最為桀驁不馴的藩鎮。
所以當年天子李曄威信尚存時,為了削弱地方藩鎮他第一個選擇的討伐目標便是李克用。而張浚那時候也是力主討伐李克用的,深知此人也不是什麼忠臣。
更何況李克用現在已經被朱全忠打殘了,目前正在抓緊時間恢復實力,短期內哪裡敢再去挑戰朱全忠。
至於說王師範會不會起兵,張浚覺得是有可能的。
一來張浚瞭解到王師範雖然一直都與朱全忠保持良好的關係,但雙方的關係實際上並沒有外人想象的那麼好,至少王師範就經常擔心朱全忠會吞併他。
二來則是王師範文雅好儒,愛慕名利,對於“起兵勤王,報效天子”這種口號或許難以說動楊行密、李克用這些梟雄,然而對王師範這種人卻很有吸引力。
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王師範實際上心中也有起兵逐鹿中原的野心。如今朱全忠主力尚在關中,中原空虛,再加上為了牽制淮南,朱友寧率領中原剩下的軍隊主力駐屯在宿州,造成了靠近青州地帶州縣的進一步空虛,這正是起兵偷襲的大好時機。
所以張浚相信王師範一定會忍不住起兵的。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一面偽造了一封讓王師範勤王的聖旨,一面又寫了一封熱情洋溢的親筆信,為王師範陳說利害。
“好了,這件事你就不要多想了,咱們張家世代忠良,飽受皇恩,自然要為我大唐效忠。這次若是能夠說服王師範起兵也就罷了,若是不能,那也是天意如此!”
******
同一天,誰都沒有想到的是,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朱全忠附庸的平盧節度使王師範的府宅上正在上演著一出好戲。
只聽一位身著錦衣,儀表堂堂,年約三十歲的青年人正在堂上嚎嚎大哭著:“我等諸多藩鎮之所以各自擁有大軍,那都是用來護衛天子的;如今天子有難,即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