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在當地經營多年,根基比較深厚,若是他們暗中鼓動當地勢力搞些暴亂等,雖然不會對整個淮南造成衝擊,但大小也是個麻煩。
此外還有更重要的一點,那些處於邊境地區的州刺史,他們會不會就此投降別的勢力以保全自己的權利?要知道,越是邊境地區,節度使府對他們的掌控力就越小。尤其是北方靠近朱全忠勢力的州刺史,當初為了拉攏他們,同時也是為了保證當地刺史能夠集中力量對抗北方強敵,楊行密給那些刺史的權利非常大,人事任命都是由當地刺史說了算。
甚至有的刺史在死後還會將自己的位置傳給他們的後代,比如楊渥的那位大姐夫劉仁規,歷史上劉仁規的父親在濠州刺史的位置上病死,劉仁規接任,後來劉仁規死去,其子再一次接任,連續三代人都是濠州刺史。
若是這些邊境地區的刺史投降別的勢力,那才是對淮南的巨大危害,由不得楊渥等人不謹慎對待。
第二百零七章 問題
只聽嚴可求繼續道:“按照咱們的計劃,這一次軍政分離的計劃主要包括三個方面,首先是內地各州的刺史改為文官擔任;第二個方面是邊境各州的刺史繼續用武將擔任,但考慮到許多刺史在當地已經經營多年,為了防止尾大不掉的情況出現,所以這些刺史的具體人選也有有所調整;第三個方面便是與軍政分離計劃相配合的軍隊整編計劃。”
“這三個計劃本來應當在時機成熟後同時進行,以集中解決問題。如今因為徐使君的上書,恐怕咱們不得不提前進行了。”
這時候,已經完全接任的掌書記殷文圭問道“那以嚴先生之見,如果現在就實行軍政分離,會有哪些地方可能出現動亂?”
“不好說,如今畢竟是亂世,人心難測,誰也說不清楚在這種情況下各地刺史會作如何反應。不過在下覺得,將內地各州的刺史改為文官擔任這一點受到的阻力應該是最小的,這幾個州畢竟距離廣陵最近,節度使府對這些地方的掌控較強,而且其中的潤州已經是由王令謀擔任了;升州的李神福將軍也不必擔心,其餘幾個州只要大王稍加安撫,應該沒什麼問題。”
“你說的不錯,那麼第二個方面呢?”楊渥問道。
“第二個方面,對各邊境州的刺史進行調整,這一點的話,蘇州、湖州、宣州、壽州都是新任命的刺史,不需要調整,其餘州里面,因為種種原因,在下覺得最容易出問題的在兩個地方,若是這兩地處理的好,沒出亂子,那麼別的地方也能保持穩定;反過來,若是這兩地處理得不好,別的地方也可能會出現動盪。”
“第一個地方是光州!”嚴可求道。
光州那邊因為靠近蔡州,加上一些歷史原因,當地豪強勢力的力量很大,而且許多都與當年的蔡州軍有關係。當初朱延壽率軍攻破光州時取了巧,這才打下了光州。但後來隨著朱全忠勢力的捲土重來,光州又隨時有不保的可能。為了安撫當地豪強,楊行密任命孫儒軍的降將出身的柴再用為光州刺史,這才穩定了當地局勢,不過柴再用帶去的兵力並不多,對當地的掌控力度較小。
這一次如果對光州進行調整,只怕當地豪強勢力會感到不安,甚至可能會背叛淮南,投降朱全忠。
“光州可能會出問題,這一點很好理解,那麼嚴先生說的第二個地方呢?”
“第二個地方是濠州!”
“濠州?濠州那邊是劉金擔任刺史,為什麼嚴先生覺得他那邊很可能出問題呢?”楊渥有些疑惑。
劉金也是三十六英雄之一,對楊行密忠心耿耿,而且他兒子劉仁規還是楊行密的女婿,娶了楊渥的大姐,按理說他那裡應該不會出問題才是。
嚴可求躬身道:“濠州刺史劉金對大王忠心耿耿,這一點沒有疑問。但問題是如今劉使君身染重病,臥床不起,很早前就讓他兒子劉仁規負責打理州務了,州中大權幾乎都在他的掌控之中。大王,世子殿下,請恕在下直言,劉仁規雖然是大王之婿,但他對大王可就未必有那麼忠心了。”
“大王試想,咱們的軍政分離計劃對別的刺史影響雖有些,但也可以接受;不過對劉仁規來說,他既沒什麼資歷,又沒什麼威望,唯一讓他有希望登上刺史之位的,是他父親在濠州的多年經營。如果這個時候對濠州刺史進行調整,這就相當於將他當上刺史的希望給完全毀掉,在這種情況下濠州會發生什麼真的很難說啊!”
這下楊渥懂了,看來歷史上劉金死後劉仁規能接任在濠州擔任刺史,除了他是楊行密的女婿和劉金的情分外,也與劉仁規已經掌控了濠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