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進士,但他各方面的能力都很強,擔任這個閱卷的職責自然能夠勝任;至於殷文圭,他乃是正兒八經的唐朝進士,學識淵博,那就更加沒問題了。
再加上這次前來應試者裡面那些滿口之乎者也的書呆子早在初選時就基本被淘汰了,剩下來的反而是那些文采雖然差點,但其他各方面都表現不錯的學子,所以在閱卷時就更加輕鬆。
兩天後,五百多份試卷全部都閱卷完畢,高勖二人按照分數高低選出了排名前五十名的答卷,又將接下來五十到八十名的答卷也選出來準備好,再在剩下的考生答卷中將那些策論做得好,但前面“行測”做得不好的答卷,以及策論做得不好,但“行測”做得極好的答卷各選出十份,總共一百分答卷,這才給楊行密送過去。
“這就是你們選出來的這一批中試考生的答卷嗎?”楊行密將擺在眼前的答卷隨意翻了翻,便笑著說道:“這閱卷之事,孤可不在行,還是讓渥兒來吧!”
“是!”
楊渥也沒有客氣,這是淮南第一次科舉取士,即便他再怎麼相信高勖二人的能力和眼光,但這種事情還是要自己親自來才放心一些,所以他又花了一整天時間將二人送過來的這一百份答卷一一閱過,最終才作出決定。
不得不說,高勖二人的眼光還是很不錯的,楊渥也挑不出什麼問題來,所以他只是對前面五十名答卷中的幾份的排名進行了一些調整,又剔除掉了其中四份,然後在其他五十張答卷中挑選出了四份考卷,放到了這次錄取的名額之中。
也就是說,這一次的科舉楊渥最終只決定錄取五十人,其餘考生全部落榜。
說起來,一次錄取五十人,在這個時代絕對是錄取人數較多的。在唐朝,一般按照寧缺毋濫的原則,一科也就錄取個二三十人;即便是歷史上的北宋初年,一科甚至只錄取十幾人。只是到了後來,科舉錄取的人數才大大增加的。
楊渥這一次之所以準備錄取五十人,主要還是因為如今南方即將平定,正需要大批人才去治理,這些錄取之人裡面,即便有些能力相對差一點的,但怎麼說也比那些武將擔任地方官強些吧。
閱卷完畢,開始拆除封條,這時楊行密突然問道:“當初你答應過要讓劉仁規和你族兄楊信二人中試,若是這次他們二人不在你選定的這五十人名單裡面,你打算怎麼做?”
楊渥一楞,這才想起還有這兩人的事情來,當初他答應過楊行密要讓劉仁規中試,也答應過楊炎要讓楊信中試,更何況,楊渥也希望培養一下楊家族人和姻親的勢力,所以這兩人還真有必要讓他們透過。
“那就以父親的名義賜予他們同進士出身的身份吧!”楊渥想了想答道。
“同進士出身?”楊行密點點頭,這也是個變通的辦法,當即笑道:“既然如此,那就開始拆封條吧!”
封條拆開,結果考取第一名的是一個叫做汪臺符的人,第二名江夢孫,第三名徐融,居然都是楊渥在歷史上沒怎麼聽說的人。
不過這三人當初初選的答卷楊渥就非常看好,對他們獲取這一次複選的前三名他也不感到驚訝。
接下來,宋齊丘第四名,殷崇義第五名,查文徽第六名……
讓楊行密和楊渥鬆了口氣的是,劉仁規以第二十三名名列其中,而楊信則排名四十九,這兩人都中試了,也就不需要楊行密專門給他們開後門了。
總的來說,這一次科舉的結果楊渥還是比較滿意的,尤其是前面幾名的答卷,不管是“行測”還是後面的策論,都答得非常好,比排名在後面的幾名要強了許多,絕對算得上真正有學之士。
經過楊行密同意後,第二天,萬眾矚目的淮南科舉錄取名單正式公佈。
第二百六十四章 鬧事
今天乃是發榜之日,一大早,宋齊丘便匆匆出門,來到貼榜處等候,卻不想,他來得早,很多人卻比他來得更早。
許多士子一邊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與周圍人閒聊著,一邊卻又時不時的張望四周,看發榜的公差來了沒有。
雖然聽說這次淮南科舉招錄的人數將會比朝廷科舉增加許多,但到底是不是真的大家也不知道。
至於複選之後還會有楊行密親自主持的考試,那卻只是用來排名的,不會淘汰人,所以大家反而對這次複選的名單更加重視。
“劉兄,你也來了?”這時,宋齊丘忽然一楞,卻是在眾人之中發現了一個熟悉的人,正是這段時間與他住在一起的劉仁規。
劉仁規是濠州刺史的公子,這一點宋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