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06部分

,於是向吳軍請降,但楊渥卻以石敬瑭勾結契丹人為禍中原為理由,拒絕了他的請降,並下令吳軍攻城。

十月,吳軍攻破幽州,石敬瑭帶著全家人在府中**而亡。

接著,吳軍繼續向西,對大同、代州、蔚州等地發起進攻,這些地方的勢力包括府州折家、麟州楊家在內,先後都向吳軍投降。

至此,歷史上原本落入契丹手中,並對中原造成極大影響的燕雲十六州徹底被吳軍佔領,而吳軍在北方的防線就此形成。

接下來,吳軍將目標放在了盤踞太原的北唐政權。

北唐的實力遠遠無法與後唐相比,面對吳軍的進攻很快就招架不住,到武義二十三年八月,李繼岌見大勢已去,最終向吳國投降。

至此,自中唐以來,天下藩鎮割據,混戰不休的局面,在楊渥的手中終於走向一統。

在接下來的二十年裡,楊渥堅持休養生息,發展生產,同時致力於消除藩鎮割據帶來的影響。

朔方節度使韓洙和鳳翔節度使李從,都在吳國統一天下後自發上書,請求內遷,並交出手中大權;唯有夏州的定難節度使李仁福卻沒有任何動作。

武義二十六年(933年),李仁福在夏州病逝,其子李彝超繼承大權,同時派遣使者到洛陽,希望能得到楊渥的冊封。

然而楊渥原本就對夏州虎視眈眈,如今哪裡願意再放任李彝超繼位?所以楊渥下詔要求李彝超親自來洛陽朝見。

李彝超擔心自己到了洛陽後會被囚禁,回不了夏州,所以不敢親自前來,只派遣其子前來,同時在洛陽大肆結交收買朝中權貴,希望他們幫忙說項,好讓李彝超順利繼位。

然而此事卻被新任長劍都指揮使程宗打探到,並將其上報給楊渥。

得知訊息後,楊渥當即大怒,一面下令徹查此事,一面下令由劉仁贍統領六萬大軍征討夏州。

夏州城池極為堅固,故老傳言說是當年赫連勃勃所修築的;且党項拓跋氏在夏州時日已久,早已經根深蒂固了,所以這一次征戰,吳軍打得並不順利,甚至整個過程還顯得非常的艱險。

李彝超一面依託堅城進行抵抗,一面招募党項部族,日夜抄掠吳軍糧道,吳軍的軍糧從關中運到夏州,一路上都要遭到襲擾,損失極大,錢糧更是消耗無算。

面對如此情形,楊渥依舊不依不饒,再次下令派遣六萬精兵,徵集十萬民眾,專門負責轉運糧草,並派人傳詔給劉仁贍,要他不要以後方為念,務必攻破夏州,將拓跋氏剿滅。

這一次的圍城大戰,比之當年圍攻楊劉也不遑多讓,前後持續了半年多時間。

李彝超雖然手段用盡,然而在吳國的絕對力量面前,最終還是敗下陣來。

武義二十七年,吳軍攻破夏州,將党項拓跋氏悉數擒拿至洛陽梟首示眾。

接下來,為了進一步消除拓跋氏的影響,楊渥命劉仁贍為西北經略,繼續率軍清理在圍城期間曾經相助過李彝超的党項部族,經過一番血腥屠殺後,終於將拓跋氏的根基徹底斷絕。

除了削平藩鎮之外,吳國在內政治理上更是取得極大成就,到武義三十年的時候,吳國的人口就超過四千萬,每年國庫的收入都超過三千萬貫。

充裕的財政收入保證了吳國有足夠的國力進行對外擴張。

在消滅夏州定難節度使後,吳國繼續向西進攻,收復了河西走廊,張議潮後人執掌的歸義軍向吳國投降。

接下來,吳軍繼續向西,將勢力重新伸展到西域、青海,西域諸國紛紛派遣使者來洛陽朝見,一如當年大唐盛世之時。

除了向西擴張外,吳國同樣沒有忘記海外的領地,雖然這些年吳國並沒有繼續在海外開疆拓地,但原有的地盤卻在這二十多年裡得到極大發展。

許多新興海港城池出現在海外,進一步促使海外貿易的興旺發達,海關稅收成為吳國的一項重要財政來源。

當然,在對外方面,吳國最重要的戰事還是與契丹人的交戰。

為了消除契丹的威脅,吳國先後五次發動大規模的征討,動用的兵力最多達到二十萬大軍,就是兵力少的情況下也有五六萬人。

這五次大戰,吳軍並不是一帆風順,而是有過失敗,甚至是慘敗,其中折損最大的就要數第三次出兵。

武義三十三年,楊渥命李承鼎、劉仁贍各自統領六萬大軍出榆關,進討契丹,結果卻遭到契丹人的伏擊,兩路大軍都大敗而歸,折損士卒近兩萬人。

如此大敗,對於吳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