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部分

漠北王陶世瑾娶二妻,正室司陽氏早年產下一子,因染病而夭折,之後再無出;妾祁陳氏生二子,大兒子便是陶唐,由於陶世瑾念著夭折的司陽氏之子,便將陶唐視為二公子,大公子之位留著為紀念夭折的兒子。三公子如今剛滿週歲,牙牙學語。

此政策一出臺,漠北王大怒,指天罵道:“葉為月你這龜兒子!騎到我頭上來了!這條該死的政策便是針對我了!我看你是活膩歪了!”當然,此話只是私下罵罵,表面上漠北王還得敬著為月,只是……心裡卻也不耐等了,將計劃提前了一步。

為月這廂還不知道,漠北王的陰謀卻已經在實施。

三四月的江南是遊玩的天堂,古有煙花三月下揚州之說,於是到了這日子口,江南的外鄉人也便多了起來。杭州、蘇州、揚州、益州等地都是遊覽勝地,文人墨客紛沓而來,實為這江南填了幾分熱鬧。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古有詩描寫這江南春景,字字道出了這番景緻的特別和美麗。如今才子應詩而來,又不知道有誰能做出來這千古名句。

西湖清澈如斯,小綠的楊柳倒掛在岸邊,柔和的清風吹得路人慾斷腸,遠處音隱約可見的山峰已覆上一層淡綠色的紗。江南便是如此,比起北方春景,溫柔了許多。塵囂世間萬千,總敵不過這溫柔水鄉的洗禮,若是心累了,便來這江南踏踏,會多了幾分輕鬆和柔軟,在內心深處找回了一份靜謐。

當然,淪陷在這塵世中誰也不例外。

小兮伴著劉螢來到靈隱寺,一路上鶯飛草長,甚是美麗。路兩旁的桃花和梨花都開盡了,如豆蔻的姑娘般豔麗。小兮沉浸在這景色中,無法自拔。

劉螢踏進這靈隱中,清晨的鐘聲尚迴響在山間。

靈隱寺原名靈鷹寺,深山古寺,雲煙萬狀,古樸而幽靜。相傳千年之前,一僧人在筆架山叢林打柴,因為天熱,將道袍脫下,掛在樹枝上,又去忙活。忽然,一隻大雁凌空而下,將袍叼走,向南飛去,至現在的靈隱寺落下。吳僧望空向南一路追來,但見此處綠樹森森,翠柳成蔭。綠影婆娑間,一嶺土坨南頭北尾;前飲碧水綠荷,後交浮菱青湖;左右兩側隆起兩扇翼狀土丘;整個地貌有如巨鷹臥地。吳僧人感悟為神靈指點,遂於此焚香禱告,搭棚立寺,故名“靈鷹寺”。(摘自百科)

後前朝皇帝下江南遊至杭州,獨自上了飛來峰,見此山叢林聳立,恬淡幽靜,不禁沉浸於此,竟不甚迷路。後在山中尋著回去的路,待夕陽斜照,也沒能尋得。然而,峰迴路轉之時,他來到了靈隱寺,見此寺隱匿於山林之中,古幽靜謐,不勝心喜,便步入寺中。與寺僧說明情況之後,得以留宿一夜。

之後前朝皇帝回京,久久不能忘懷此寺幽靜之景,便派人去修繕此寺,更其名曰:飛來山間,綠樹森森,蔥翠成蔭,有寺隱於此山,融于山林之景中,納日月、天地、自然之華,靈氣沖天,故更名為靈隱寺。

劉螢想著這古書上記載的靈隱寺前塵,不覺間已走到殿內。仰望著那金光的彌勒像,心裡靜了一靜。彌勒趺坐蒲團,笑容可掬,彷彿看透世間百態。

身後忽有法杖觸地之聲,旋即便聞得一人朗聲道:“王爺可是有擾心之事?”

劉螢回過身,看到一氣質超靈的大師踱步輕盈而來。他便笑道:“法華大師,無事不能來看看你嗎?”

法華大師朗聲一笑,道:“王爺還是這番詼諧。”

二人相視一笑,不約而同的往殿外走去。

法華大師是靈隱寺的住持,劉螢記得自己小時候總是來這裡,春暖花開的時候便來這飛來峰中踏青,每次都會到靈隱寺中歇腳。劉螢很小的時候就很喜歡法華大師,經常纏著他問這問那,問這大千世界,問這佛法眾生。法華見這孩子靈性天成,便教了劉螢一些佛經,傳授了他的一身功夫。

二人相與步到庭院中,見小兮在一旁睜著透亮的眼睛看著桃花,甚是歡喜。

劉螢眼下黯淡了幾分,徐徐道:“大師,我忽而看不透這世間,何事進,何事退。”自從那次與父親在謀反之事上有爭論,幾個月來,老王爺竟是不跟劉螢言一句,有什麼話都是母親帶傳,這讓劉螢很是抑鬱。

法華微笑道:“王爺,世間姻緣皆有心生,無因無果,無緣無會,王爺若是認定了此果,又何苦執著於因呢?”

“大師說過:世間一切事物,皆在剎那間遷流變異,無一常住不變。即便是我認定了的,也恐怕不生變,看透了結果,卻怎生看不透這過程……”劉螢緩緩道,言語間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