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長官爸爸”孔祥熙向西南聯大從軍的學生贈送慰問品時,東西被扔在地上,學生齊聲高呼:“我們不要你的慰問!”(引自《抗戰時期內遷西南的高等院校》第48頁) 自食其力,自行其是 1942年以後,西南聯大師生的經濟生活跌落到了谷底。到1943年末,教授們每月“薪津”大約3700元,實際購買力只合戰前標準銀圓9圓;1944年末,“薪津”大約18000元,只合戰前12圓5角;1945年末,“薪津”大約113000元,實際購買力略有回升,但只合戰前18圓6角;一直到西南聯大結束前夕,最後一學期教授們的月薪為法幣141000多元,也只合戰前的銀圓27圓5角。(陳注:根據1946年9月出版的《觀察》第一卷第九期。原文中有計算錯誤,現按檢驗結果予以訂正。) 講師教授們惟有自力更生,自食其力。他們往往同時到昆明市其他高校(雲南大學、中法大學、英文專科學校等)以及中學兼課,或如馮友蘭、羅常培賣書法,或如聞一多賣圖章,或如朱自清、王了一賣文稿以補貼家用。 筆者從檔案中找到1943年教授們的“詩文書鐫聯合潤例”,這個史料尚未公開發表過,特地照錄如下:[署名:楊振聲、鄭天挺、羅常培、羅庸、浦江清、遊國恩、馮友蘭、聞一多、沈從文、彭仲鐸、唐蘭、陳雪屏等十二教授] 文值:頌讚題序五千元,傳狀祭文八千元,壽文一萬元,碑銘墓誌一萬元(文均限古文,駢體加倍) 詩值:喜壽頌祝一千元,哀輓八百元,題詠三千元(詩以五律及八韻以內古詩為限,七律及詞加倍) 聯值:喜壽頌祝六百元,哀輓四百元,題詠一千元(聯以十二言以內為限,長聯另議) 書值:楹聯四尺六百元,五尺八百元(加長另議) 條幅四尺四百元,五尺五百元(加長另議) 堂幅四尺八百元,五尺一千元(加長另議) 榜書每字五百元(以一方尺為限,加大值亦加倍) 斗方扇面每件五百元 壽屏真隸(書法)每條一千五百元,篆書每條二千元(每條以八十字為限) 碑銘墓誌一萬元 篆刻值:石章每字一百元,牙章每字二百元(過大過小加倍,邊款每五字作一字計) 收件處:國立西南聯合大學中國文學系王年芳女士代轉(陳注:按原件照片抄錄。1943下半年的100元可以購買大約5斤米,合20元一斤,再過一年每斤米價42元,又翻倍了。) 中華民族的脊樑 就在如此艱難困苦的經濟狀況之下,西南聯大的學者教授們,奉獻了他們的累累成果。僅在1942—1944年獲得###嘉獎的就有—— 1942年:馮友蘭《新理學》,華羅庚《堆壘素數論》,金嶽霖《論道》,許寶祿《數理統計論文集》; 1943年:周培源《湍流論》,吳大猷《多元分子振動光譜與結構》,鍾開萊《機率論與數論》,孫雲鑄《中國古生代地層之劃分》,李謨熾《公路研究》,王力(了一)《中國語法理論》,張印堂《滇緬鐵路沿線經濟地理》,馮景蘭《川滇銅礦紀要》,費孝通《祿村農田》;
抗日戰爭期間的學校生活(9)
1944年:陳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論稿》,湯用彤《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聞一多《楚辭校補》,王竹溪《熱學問題之研究》,張青蓮《重水之研究》,趙九章《大氣天氣之渦旋運動》,鄭天挺《發羌之地望與對音》,高華年《昆明核桃等村土語研究》,張清常《中國上古音樂史論叢》,陰法魯《先漢樂律初探》等。(引自《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校史》第520、 528、 534頁) 正是這樣一群知識分子繼承了“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的浩然正氣,正是這樣一群社會精英成為了中華民族的脊樑。 淪陷區北平高校概況 淪陷初期,因燕京是有名的教會大學,美國人司徒雷登作教務長,實際是主要負責人,還同重慶###保持聯絡,燕京、輔仁的校園就成了北平的“孤島”和避風港。一時優秀高中畢業生,紛紛報考這兩所大學。特別是燕京大學院系齊全,名教授很多,“七七”事變之後,少數離開古城到了內地,而大多數還留在學校教課。還有協和醫學院和附屬醫院,教授名醫都在北平,照常上課、看病。 此外原有大學裡面,唯一保持原狀的是北平大學醫學院,因為這是漢奸湯爾和一手創辦的。他參加王克敏的臨時政府,出任偽###長;南京汪精衛偽政權成立後,王克敏的臨時政府改稱政務委員會,各部改稱“總署”,偽###改稱“教育總署”,部長改稱“督辦”,次長改叫“署長”。湯爾和改稱“教育總署督辦”,兩個署長是原中國大學教務長方宗鰲、原西南李宗仁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