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82部分

日本農業也呈現出了一種與中華民國截然不同的發展模式。

在中華民國,農業、養殖業受財團支配,並且開始採用訂單生產模式,中華民國的農產品開始向不太過追求單畝產量,而是追求高質量的路線發展,對農藥殘留。以及化學新增劑養殖是有限定的。並且有統一的質量檢測機構,質量檢測體系也開始越來越完善,劣質農產品很難流入市場。

在日本則不同,日本的蔬菜是怎麼長得快就怎麼種,怎麼殺蟲效率高就怎麼殺,完全沒有農藥殘留概念。而日本的養殖場,只是以養雞、養豬為主流。因為這兩種牲畜長得最快,所消耗的飼料最少。另外,中華民國開始研究如何催生肉雞和肉豬,並將這些技術應用到日本的養殖業當中。

在中華民國看來,日本人不用吃得太好。

就像是後世美國對待中國老百姓一樣,肉雞和肉豬都是瘋狂催生出來的,這些肉類則直接供應給日本民眾食用。

日本的蔬菜、肉類是別想出口到中華民國的,中華民國的質量檢測這一關是過不了的。

養牛業在日本基本沒有。牛肉都是靠從中華民國進口,價格也比較貴,一般日本人消費不起。

而日本損失了制海權,漁船都不允許擁有,使得日本人喜歡吃的海產品也全靠中華民國出口給他們。

捕魚的個人產值是比較高的,因此中華民國自然是讓自己的國民來發展海洋漁業,並對漁業資源進行嚴密的保護。

基本上在亞洲海域。拖網船的身影已經看不見了。

中華民國的拖網船,則開始向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發展,每年的滅絕捕撈模式,能捕撈到大量的漁產回來。

不過因為中華民國的國民已經不像當初那麼缺乏蛋白質了。所以拖網船捕撈也收斂了不少。

在日本,漁產加工業也發展了起來。

這些漁產加工業是由中華民國民族資本商人投資,能保障漁產加工過程中的衛生情況。

而日本又有廉價的勞動力。

加工漁產是比較髒的工作,每天干完活渾身都是魚腥味,而且不是每一種魚都有相對應的機械可以加工,因此手工漁業加工被日本、越南、南洋土著等附屬國分包,其中以日本規模最大,因為日本漁場的捕撈量是最大的,能就近運到日本去加工。

漁產經過日本人的加工之後,包裝好就能出口到中華民國去。

為了減少日本人對天然海洋漁產的消耗,中華民國在日本大力發展沿海漁產養殖業,讓日本人大量消費養殖漁產。

對於中華民國來說,要忽悠其他國家,只要在建築、服裝等方面搞好就行。

就如後世人們認為韓國很先進,那麼漂亮的城市,還有大量的家庭汽車、個人電子產品等等。

但是誰知道韓國人竟然把排骨當成一種送人的禮物,吃排骨對他們來說就像是過年一樣。

這就是工業時代的迷霧。

一個國家的人民生活水平是否好,農產品供應是否充足是一個重要標誌。什麼東西都可以被搶走,只有你吃到肚子裡的食物,以及腦海中的知識是別人所搶不走的。

高樓大廈、汽車手機什麼的,只能看,不能吃。

乾的比牛多,吃得比豬差,這就是經濟殖民下的產物。中華民國此時根本不把日本人當人看,認為日本人沒資格過太好的日子。

知道為什麼後世的日本漫畫、aV產業、韓國的娛樂產業那麼發達嗎?

那就是當一個國家的物質無法得到滿足的情況下,只能滿足國民的精神了。物質與精神,都是一種‘糧食’,可以使人滿足。

中國古代的物質也不豐富,而精神糧食是比較正氣的那種。而當世界徹底的進入後天社會之後,所出現的精神滿足形式就產生了變化。

而在此時的中華民國,物質逐漸豐富,人們對精神上的需要則逐漸的下降。

物質、精神。是相沖突的。

如果從命理上來解釋,物質就是‘財’,精神就是‘印’,財是克印的,當一個社會的物質非常充足的時候,精神是被削弱的。

後世的美國大兵之所以意志力薄弱,也與美國的那種放縱物慾的生活方式有關。

中華民國此時相比美國的那種消費文化來說好得多。民眾沒有太過執著於物欲,很多家庭還是提倡節儉。

但是這種模式,又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消費市場規模。

萬事萬物,總是充滿矛盾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