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81部分

的是對日本的道路、電力等基礎設施的大量投資。而日本政府,則再次借貸了大筆的債務,從而建設日本基礎設施。

日本政府此時已經是負載累累,中華民國華夏銀行貸款給日本的錢,年利率達到6%,同時按照國際貸款慣例,借款中還要扣除一部分利率、還有扣、匯費、經理費等項,相當於日本政府能拿到的真正金額,只有貸款額度的80%,另外20%被扣除在各種費用當中了。

此時的世界,羅斯柴爾德財團制定的規則就是這樣的。

日本政府除了中日戰爭戰敗後,與中華民國簽訂的《二十一條》所承擔中國損失賠償、戰爭賠款共計73億炎黃幣之外。

後面幾年下來,日本政府又陸續借了27億炎黃幣,湊了個整數——100億。

100億炎黃幣的債務,相當於戰前200億日元左右。

當然這只是日本政府的欠款,日本政府之外,日本四大財團也欠了中國華夏中央銀行一屁股債,達到了30億炎黃幣左右,全都投資到日本基礎設施上去了。

大量的基礎設施投資,讓日本在戰後迅速的重建了起來。使得日本在戰後,也迅速成為了一個大工地,幾乎日本全國各地都在大興土木。

大量的先進工程機械也被應用到了日本的建設當中。

不過債務問題,每一年都得讓日本付出高額的利息。相當於每年要付出7。2億炎黃幣的利息。

而且興建的工廠,都是那些無法形成什麼戰爭潛力的工廠。

此時的日本,連大炮都造不出來。步槍也許勉強可以造,但是也沒有工廠,生產潛力也不大,除非是用低階的生產方法。

日本還沒有資源。

中華民國壟斷了日本海運,其他國家的船隻一律不能在日本登岸。日本的進出口完全被中華民國掐死。

此時的日本,不是想進口什麼就能進口什麼,必須經過中華民國的轉手運輸。出口方面,日本也不是想出口什麼就能出口什麼,因此日本註定無法生產那些高階產品。

不過戰後日本因為獲得了那麼低階產業和高汙染型產業,以及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也導致了日本就業形勢一片看漲。

以至於在日本地區,不僅男人被動員了起來,連女人也被動員進了工廠。甚至是老人、小孩都在家裡從事一些力所能及的手工業。

如此一來,日本人吃飯的問題就得到了解決。

每個日本人,都能吃飽肚子了,日本社會治安環境頓時好轉,犯罪率大幅度的降低。社會呈現出了一種穩定的狀態。

這更加讓那些普通日本人相信,只有跟著天朝上國才有好日子過。違背天朝上國的意志,下場是非常悽慘的。

不過日本人吃的糧食,大部分都是那種三季稻,口感顯得非常差。中華民國的雜交水稻種植面積已經減少了很多,因為雜交水稻的出發點,是讓人吃飽肚子,從而餓不死。在商業性上差一些。

中華民國現在農業資源豐富。不愁國民吃不上飯,因此開始追求農產品質量,所以那些優質大米在中華民國境內大量種植。

而那些口感差一些的雜交水稻,都是種成三季稻出口到各個附屬國。

日本人可不管這個口味問題,能吃上大米就讓他們感覺很是幸福了,如今的日本得到了充足的三季稻供應,已經沒有什麼米騷亂的暴動發生了。

此時的日本已經是不種糧食了。他們的土地不是拿來建工廠了,就是被拿來種植桑樹等經濟作物了。

中華民國基本上也將能分包出去經濟作物生產任務都分包給了附屬國,因為經濟作物的個人產值太低。

而中華民國生產糧食有優勢,因為有機械化農業體系。一個勞動力可以生產出幾百、上千名勞動力所能生產出的糧食。

日本的土地,大量被用來種植桑樹,以發展生絲業。絲綢在中華民國有大量的自身消費。

隨著中華民國的漢服重新被老百姓接受,絲綢質地的漢服成為了人們消費的熱點,因此在服裝消費上,絲綢消費每年都在增長。

日本人養蠶很厲害,這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生絲是日本換取外匯的主要產品之一,甚至將中國的生絲業排擠得只剩下小部分國際市場份額。

後來日本生絲業因為江渝投資、扶持中國生絲業,遭到了打擊。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當中,甚至是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甲寅戰爭中之後,日本生絲業出口將至零點,這種毀滅性打擊讓日本一度放棄了生絲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