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稀記得那年冬天,他已經畢業,瑞秋和無顏讀大四,寒假時去北京實習,他趁了週末去看她們。是個下雪天,上海學生沒見過真正的雪,十分興奮,都忘了冷,擁在操場上堆雪人、打雪仗。他和瑞秋也在其中。無顏觀戰,不,或者應該說是“聽”戰。她遠遠地站在操場的角落裡,聽著男生女生在跑來跑去,嬉笑怒罵。她也一樣微笑著,分享他們的快樂與自由。她那樣孤獨地站在操場的邊緣,形影相弔,卻毫不自傷,笑容如春天般和煦。他偶然回頭,看到她的笑容,又感動又欽佩,忍不住走過去,將一個團好的雪球塞在她手中,叫道:“來,打我!”說罷轉身便跑,一邊揮手叫著:“看你打不打得中?”話音未落,只見無顏一揚手,那雪球在空中劃一道弧線,準確地砸在他的胸前,他中彈,誇張地大叫:“哇,我死了。”仰面便倒。無顏笑著拍手,跑過來拉起他,叫著:“打中你了!打疼了嗎?”她笑得那樣暢快,那樣燦爛。他看著她,為那個笑容而喜悅,而迷惑。如今想來,那一刻,在他的心中,對她真的只有同情和讚賞嗎?難道沒有一絲一毫的親暱與愛慕?那一天,他教無顏堆雪人,先做身子,再做頭。無顏團著雪球,笑著,說:“好冰。”令正也笑,說:“是很冰,冰清玉潔。”無顏便說:“冰雪聰明。”令正又說:“冰肌玉骨。”無顏接下去:“冷若冰霜。”令正再接下去:“冰魄寒光。”無顏說:“一片冰心在玉壺。”令正便說:“不辭冰雪為卿熱。”無顏說:“冰刀霜劍嚴相逼。”令正便說:“碾冰為土玉為盆。”兩個人你一言我一語說得十分熱鬧,從成語到唐詩,從納蘭詞到《紅樓夢》,內容是在說冰說雪,語氣卻是如火如荼。無顏玩得很盡興,令正的心裡也十分快活,好像回到小時候,在鄉下,和小夥伴們一起在田野裡掏蟋蟀捉青蛙,心頭暖融融,渾身好像有使不完的勁兒,妙語如珠,口齒和腦筋都比往時來得靈活便捷,恨不得在雪地上打滾撒野的那種快樂。和瑞秋在一起時也快樂,但和這種是不一樣的,和瑞秋在一起,要小心地猜測她喜歡什麼、要想著法兒逗她歡心,但是和無顏在一起,他只要做回他自己,把自己完全解放開來,就可以很高興、也很讓無顏高興了。無顏之於他,有點兒像舊相識甚至是鄉親,有點兒像鄰家女孩甚至是妹妹,有點兒像多年老友甚至是知己,有點兒像兒時玩伴甚至是哥們兒,有點兒像生死之交甚至是——他自己。在令正的人生中,還從沒有遇到過這樣的一個人,她好像是另一個自己,或者說是自己的另一半,與她談話,沒有一絲一毫的壓力和隔閡,沒有男生和女生交往時必然的生澀和顧慮,有的只是溫和的快樂,輕盈的笑容,以及飽滿的青春。如果令正當時可以靜下心想一想,理智地分析一下自己的情感,也許他就會明白無顏才是他最恰當的愛人,而在他心裡,其實也早已印下了她的影子。然而令正天生是這樣一個樂觀單純的人,他先入為主地選中了瑞秋,便只相信他所知道的感情,而從沒有想過要去挖掘什麼潛意識。至於和無顏在一起所感受到的那種不尋常的快樂,令正給自己的解釋是:助人為樂。堆著雪人,令正給無顏講了一個雪孩子的故事,說是雪孩子隔著窗子看到屋裡的壁爐,以及爐中那溫暖明亮的火焰,覺得無比歡喜羨慕。她愛上了那火焰,只想離它近一點兒,再近一點兒。於是雪孩子走進了屋子,她感覺自己整個融化了,變得很軟,很虛弱,可是她的心裡充滿了快樂,她不顧一切,只想擁抱那火爐,她化成了水,在爐壁上烤乾了,變成一陣氣體升起。然而她的靈魂,將在跳躍的火焰裡重生,完成一個愛的故事。無顏聽著,大眼睛裡充滿了淚水,半晌,她說:“又是一朵少女雲。”令正不解,問:“什麼是少女雲?”於是,無顏也給令正講了一個故事。她說,從前有一個少女,跟母親一起住在海島上,那是一個孤島,只住著她們母女兩個人。然而有一天,海上駛來一隻船,載來了一個英俊的少年。女孩看著那少年繫纜岸邊,心動神馳,只覺得這很好、很美,看得呆了過去。少年看到了那清麗的女孩子,也覺得她很美,他牽著她的手,一同拾貝殼,聽海浪,看月亮升起。但是母親的喊聲響起來了,那是每天黃昏都會響起的聲音,是叫女孩回去吃飯了。女孩回到家裡,徹夜不眠,一直想著那個少年,想著明天又可以與他相聚,一起聽潮、看月。然而她醒來的時候,卻發現母親緊鎖了房門,竟然將她軟禁了。母親在門外說,不可以愛上男人,不可以交付一顆心,那樣,下場會很慘的。女孩哭了又哭,求了又求,母親只是不為心動。女孩每天守著窗子,看著天邊的雲彩飄來蕩去,痴痴地想:如果我能變成一片雲就好了,如果我能變成一片雲,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