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不忘。先生讓他背書,他總是很快就能背出來。先生逐漸增加背誦量,他也能迅速背誦下來。鄉人傳言張恨水過目不忘,母親並不相信。一天,她將張恨水叫來,找了一本張沒有讀過的書,順手拿起納鞋底的錐子,使勁紮下去,一下扎透半本,讓張背完被錐子扎到的書頁。第二天早上,張竟一口氣將半本書全部背出,全家人驚詫不已。
十歲時,張恨水隨父親坐船去新城縣赴任。在船上,張從本家四叔那兒發現一本《殘唐演義》,如獲至寶,看得如痴如醉。到新城後,張進入私塾讀書。私塾先生喜歡看《三國演義》,常常把《三國演義》放在書桌上。每次先生不在,張就過去偷看幾頁。他對《三國》很是著迷,希望能自己擁有一本。從此,他便開始攢零花錢,偷偷買小說看。
父親反對張恨水看小說這種“閒書”,張便將小說藏在箱子裡。等到夜深人靜,家人都已經睡熟,他才悄悄取出書,放下帳子,將一個小凳子放在枕邊,在凳子上點上一支蠟燭,津津有味地痴讀起來。
張恨水看小說,不僅看正文,也看批註,不僅看內容,也看書評。在他看來,這些旁人讀來有些枯燥的文字,妙處實不亞於小說本身。他從裡面“懂了許多典故”,又“領悟了許多作文之法”;例如,“形容一個很健美的女子,我知道‘荷粉露垂,杏花煙潤’,是絕好的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