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去奏摺,這件事情對於鄭勳睿來說,已經不重要了。
南京方面的情報源源不斷的傳來。
阿巴泰率領的後金韃子,已經攻破了北直隸的六個府城,至於被攻破的縣城,則難以統計,內閣首輔錢士升率領的衛所大軍,根本不敢抵抗,眼睜睜看著後金韃子肆掠,京城早就戒嚴了,皇上只能夠眼睜睜看著,也不敢調動山海關的大軍,松山之戰後,除開山海關,錦州和寧遠等地全部都丟失了,若是山海關出現危險,那京城就無法保全了。
李自成率領的流寇,已經開始在山西各地征伐,試圖控制除開大同之外的山西全境,而且李自成的戰鬥進行的非常順利,其號稱麾下的軍士人數已經達到百萬,這個數字肯定是誇張的,不過幾十萬人還是有的。
山西巡撫魏呈潤陣亡之後,朝廷暫時沒有派遣新任的山西巡撫,其實這個時候,也沒有誰願意到山西去,不要說山西的巡撫,就說河南巡撫張溥,已經向朝廷提出了辭呈,他這個巡撫可謂是悲慘,上任之後就沒有進入到河南的境地,先是在山東稍作停留,後來索性回到了北直隸,後金韃子在北直隸肆掠,張溥稟報了內閣首輔錢士升,得到皇上准許之後,直接回到了京城。
從這個層面上來說,李自成基本掌控了河南與山西兩地。
北方其實已經大亂了,皇上和朝廷可以控制的地方几乎沒有什麼了。
這也預示著,大明朝廷即將倒塌,取而代之的將是不斷崛起的鄭勳睿和鄭家軍。
前往湖廣武昌府的時候,鄭勳睿與鄭錦宏等人經過仔細分析之後,給駐守在鄖陽的楊廷樞和徐吉匡下達命令,準備徹底剿滅艾能奇及其麾下的流寇,同時派遣劉澤清迅速趕赴鄖陽,指揮此次的戰鬥,不過什麼時候開始戰鬥,還要等候下一步的命令。
此外就是命令調查署,更多的摸清楚北方的情況,越具體越好。
大軍進入到湖廣,鄭勳睿感覺到舒暢了很多,從大山之中進入到平原地帶,這種感覺肯定是不一樣的,而且李巖、蘇蠻子和馬祥麟等人,已經在四川展開了行動,眼看著四川已經被牢牢的掌控,說明戰鬥是完全達到目的了。
四川的戰鬥,已經立下了一個模子,後面的都依照此等的辦法辦理就是了。
之前鄭勳睿還不好大規模的動手,現在他沒有什麼顧忌了,皇上和朝廷已經是日薄西山,誰都能夠看的清楚了,皇太極的實力眼看著擴充起來,李自成也是愈發的囂張,他們之中隨便誰都可以劍指京城。
歷史是不是按照原來的軌跡,讓朱由檢遭受煤山之痛,這一點鄭勳睿不敢斷定,不過他感覺到,朱由檢已經在走向末路,就和已經被他斬殺的張獻忠一樣。
朝廷之中的那些大人,鄭勳睿的確沒有看在眼睛裡面,特別是以錢士升為代表的東林黨人,都到了這樣危急的時刻了,錢士升依舊沒有忘記算計,當初陳新甲的選擇是正確的,一方面和皇太極議和,一方面集中精力剿滅流寇,讓內部首先穩定下來,可惜陳新甲被錢士升算計了,皇上和朝廷失去了最後苟延殘喘的機會了。
鄭勳睿可不會輔佐朱由檢,在他看來,朱由檢扶不起來,儘管說朱由檢異常的勤儉,對自身的要求也是嚴格的,可朱由檢缺乏能力,性格扭曲,根本無力掌控天下,更好笑的是,在他鄭勳睿尚未想著反叛的時候,就採取了各種手段來算計和打壓,也不想想自身的能力。
掌控天下的條件基本成熟,鄭勳睿不需要藏著掖著了,經歷了那麼多的事情,也讓他的心開始變得冷酷一些了,對於那些不服氣的讀書人,他不會客氣了,李巖在四川開殺戒,其實是他鄭勳睿同意的。
能夠爭取的讀書人就爭取,如黃道周、劉宗周這些名氣很大的,骨頭很硬的,這些人不要殺掉,免得顯得自身心虛,至於說那些冥頑不化的讀書人,以為自身有著多大的本事,還要叫囂自身骨頭硬的讀書人,那就毫不猶豫的殺掉一批。
治理天下需要讀書人,但更需要能夠服從命令的讀書人,不是說讀書越多越反動嗎,不是說百無一用是書生嗎,當初的建文帝被自己的叔叔明成祖朱棣推翻了,就是因為身邊都是難堪大用的讀書人。
鄭勳睿知道這一段歷史,而且很是熟悉,他可不會心慈手軟,關鍵時刻,在牢牢掌控軍隊的同時,穩定地方,選派聽話的、有能力的讀書人擔任各級的官吏,推行一系列正確的決策,才能夠真正的穩定天下,讓大明王朝真正的興盛起來。
第七百八十九章碰釘子的
進入巡撫衙門的時候,鄭勳睿的臉色異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