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8部分

終歸一家人,在一起說道說道,能寬寬心。

整個新年,喜慶的氣氛,再加上互相走動的妯娌,李家如今倒是歡聲一片。

喜哥兒成日帶著佑哥兒和潤哥兒上房揭瓦的。

若不是過年這幾天,不興打孩子,依著趙氏的脾性,這三小孩一頓炒肉絲少不掉的。

如此,轉眼就二月份了。

“貞娘啊,這次去南京,你打算帶幾個什麼人?跟七祖母說說,七祖母幫你安排。”墨坊裡,貞娘陪著七祖母和自家爺爺在各坊轉悠著。

這已開春,墨坊的旺季又來了,如今整個李氏墨坊,從點菸到和墨,翻晾等,就找不到一個閒人。

“嗯,目前南京什麼情況還不太熟,我先過去不用帶許多人。”貞娘說著,然後琢磨著道:“馬嫂這些日子一直跟著我,我也用的上手,就馬嫂一家三口吧。馬哥既是搗墨的好手,又有一膀子力氣。這一路搬行禮什麼的也少不了他。小丫手腳勤快,眉眼靈活,也可以跟著我幫我跑跑腿。”

小丫就是馬嫂的小閨女。馬嫂幾次在貞娘耳邊說過,想讓她跟貞娘一段時間,貞娘也看得中,便藉此機會提了出來。

“嗯,馬嫂一家三口可以。”七祖母亦點點頭,這三個倒是正在她的預計之中,畢竟貞娘自入墨坊以來,馬嫂便是跟著她的。怎麼著也算是貞娘身邊的人了。

“再就是鄭大哥吧。他跟秦師傅學了熬膠和墨之法,南京的墨莊肯定需要這麼個人,再加上他每年也要跟著邵管事跑兩趟南京。對南京那邊比較熟,一些行業的人脈也有,我覺得他去合適。”貞娘想了想又道。

“不錯,這個就算是你不說,我也會建議的。南京那邊的產業也多是復禮跟景明那一房打的交道,有他跟著一起去,你能快速掌握南京那邊的情況。”

說到這裡,李老夫人臉色卻是一沉:“近些年來,南京的產業不但收入越來越少,反而還讓我往這裡倒貼了不少的修繕費用。邵管家覺得不太對,但他畢竟只是管家,再說了景明那邊給的理由也合情合理。我也不好多說什麼了,你這次過去,就好好給我查查這事情。”

“好的,我記下了。”貞娘點頭。

當年,李家在南京的墨莊規模相當大的。雖說後來因貢墨之故,賣掉了一部份。但還有一部份房產留著,別的不說,當門店的收入也該有不少的。

“對了,七祖母,我還要帶一個人,二狗,這做生意的,難免要跟街面上的一些閒漢混子打交道,這方面的道道二狗熟,有他去這方面的麻煩要好處理一點。”貞娘想起什麼的又道。

“嗯,這點我倒沒想到,二狗去沒問題。”七祖母點點頭。確實,經商不僅要跟官面上的人打交道,這三教九流的也免不了,二狗去正合適。

“就這些,可以了。”貞娘再想了想,打前站的話,這幾個人就夠了,等墨莊建立起來,這邊還要再派墨工去。

“那我再給你推薦一個人。”見貞娘再沒有別的人選了,七祖母又道。

“誰啊?七祖母。”貞娘奇怪的問。

“是你二嬸孃。”七祖母微笑的道。

是二嬸孃?貞娘有些意外,二嬸孃是寡居之人,一般輕易不會出門的。不過,貞娘細一想,倒是明白七祖母的一番苦心了。

到了南京,她肯定要跟大姑姑打交道的。再說南京那邊照看產業的景明一家,從名字來看,跟自家老爹應該是一輩的,雖說這親屬關係隔的有些遠,但輩份卻是改不掉的。因此,有二嬸孃去撐腰,這長輩方面的應付,就可由二嬸孃出面應對,於自己來說方便的多。

而另外南京那邊,文人雅士多,因此文人定製墨比較風行,而這些定製墨許多時候都要臨時刻雕板的,而二嬸孃一手雕板技術便是景東叔都讚歎不已呢,到時墨莊那邊必也是需要的。

可以說,派出二嬸孃,七祖母考慮的十分周道。

“多謝七祖母,就是太麻煩二嬸孃了。”貞娘感謝的道。

雖說都是幫著墨坊作事,但明顯的,二嬸孃是七祖母安排給她做後盾的。

“這點麻煩什麼,我前幾天已經跟你二嬸孃說好了,她也同意的,也省得天天待在這大宅子裡,陪著我老婆子發黴。”七祖母打趣的道。

說完這個,幾人便又商量了一下行程。

貞娘隨後帶著馬嫂去四寶街那邊買些禮物,畢竟南京那邊有大姑姑一家。另外做為徽商,商會那邊幾個主事也是要拜訪的,還有爺爺過去的幾個朋友,也要走一趟,因此,必要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