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2部分

事入朝,途中馳馬太驟,偶一不留心,竟一個倒栽蔥摔下馬來。侍從官吏,慌忙上去相救,已經氣絕。文帝痛他愛子跌斃,又把諸人,統統斬首。賈誼既是梁王太傅,一面自請處分,一面請為梁王立後。並說淮陽地小,不足立國。不若併入淮南,以淮陽水邊的二三列城分與梁國,使梁國與淮南,均能自固。文帝依奏,即徙淮陽王劉武為梁王。劉武與劉揖為異母兄弟,劉揖既無子嗣,因將劉武調徙至梁,使劉武之子,過繼劉揖為嗣。旋又徙太原王劉參為代王,並有太原。沒有幾時,賈誼因為梁王已死,鬱鬱寡歡,一病不起,嘔血而歿,年才三十有三。

賈誼本來不為文帝重視,他的病死,自然不在文帝心上。

那時最重要的國事,仍是匈奴擾邊,累得兵民交困,雞犬不寧。

文帝也恨廷臣沒有用,索性不與他們商量,還是與他愛妃慎夫人斟酌。當下慎夫人答道:“我想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陛下何妨詔令四方人民,不問男女,不管老幼,如因獻策可用者,賜千金,封萬戶侯。”文帝點頭道:“只有此法,或者有些道理。”次日,真的下詔求言。當時就有一個現任太子家令的晁錯,乘機面奏道:“急則治標,緩則治本。治本之道,非一時可得,亦非一時可行。惟有治標之法,今為陛下陳之:現在防邊,最要的是得地形,卒服習,器用利三事。伏思地勢有高下之分,匈奴善於山戰,吾國長於野戰。自然要捨短取長。士卒有強弱之分,選練必須精良。操演必須純熟,毋輕舉而致敗。器械有利鈍之分,勁弩長戟利及遠,堅甲銛刃利及近,須因時而制宜。

若能以夷攻夷,莫妙使降胡義渠等,作為前驅,結以恩信,助以甲兵,這也是以逸待勞之計。“文帝聽畢,大為稱賞。晁錯又說:”發卒守塞,往返多勞,不如募民出居塞下,使之守望相助。如此,緩急相資,方能持久。遠有納粟為官一事,可以接濟餉糧。“文帝聽了,一一採用。當時確有小小成效,文帝便把他寵著無比。

有一天,文帝正與后妃飲酒。因見晁錯在側,便笑問他道:“爾所上諸策,經朕採用尚有成效,究竟爾師何人,諒來定是一位學者。”晁錯奏道:“臣前任太常掌欽時,曾奉派至濟南,那時老儒伏生,正在設館講學,臣即在他門下,專習《尚書》。”文帝聽了,大樂道:“爾是此人門人,自然學有根蒂了,朕已忘記此事。”原來伏生名勝,通《尚書》學,曾任秦朝博士。自始皇禁人藏書,伏生不能不取出藏書銷燬。獨有《尚書》一部,為其性命,不肯繳出,暗暗藏匿壁中。及秦末天下大亂,那時伏生早已去官,避亂西方,並無定址。直至漢有天下,書禁已開,才敢回到故鄉,取出壁間藏書。誰知紙受潮溼,半已模糊,伏生細細檢視,僅存二十九篇。

後來文帝即位,首求遺經,別樣經書,尚有人民藏著,陸續獻出,惟有《尚書》一經,意不可得。嗣訪得濟南伏生,以《尚書》教授齊魯諸生,廷臣乃遣晁錯前往受業。不過那時伏生年紀已大,發脫齒落,發音不甚清晰。晁錯籍隸潁川,與濟南相距甚遠,方言關係,更加不能理會。幸而伏生有一位女兒,名叫羲娥,夙秉父訓,深通《尚書》大義。晁錯當時全仗這位世妹,做了翻譯,方能領悟大綱,尚有數處不解,只好出以己意,隨便附會。其實伏生所傳的《尚書》二十九篇,已是斷章取義,半由伏生記憶出來,有無錯誤,也不可考。晁錯得了雞毛,就當令箭,其實廷臣,都是馬上功夫居多,自然讓他誇口了。

說到《尚書》,後至漢武帝時,魯恭王壞孔子舊宅,得孔壁所藏《書經》,字跡雖多腐蝕,可較伏生又增二十九篇,合成五十八篇。由孔子十二世孫孔安國考訂箋註,流傳後世。這且不在話下。惟晁錯受經伏生,雖賴伏女口授,應是伏生之弟子,後人附會,都說晁錯受業伏女,這是錯的。不佞考究各書所得,趁在此處為之表明。伏女雖非晁錯之師,但她能夠代父傳講,千古留名,足為女史生色。那個時代,齊國境內,還有一位閨閣名媛,更比伏女羲娥膾炙人口。此女是誰?就是太倉令淳于意少女提縈,淳于意是臨淄人,幼時曾夢見一位天醫星君對他說:“亂世初平,醫學最為緊要,汝須留心。”他就因此研究醫學,頗有心得。後聞同郡元裡公乘陽慶,獨擅黃帝之學,且得古代秘方,他又前往自請受業。陽慶初尚拒絕,嗣見他殷殷向學,方始收其為徒。那時陽慶已經年逾古稀,無子可傳,遂將黃帝、扁鵲諸書,以及五色診病諸法,一律傳授。

淳于意學成回家,為人治症,居然能夠預知人的生死,無論如何怪病,只在經他醫治,便會手到病除。於是時人求醫的,踵接而至,門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