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也就在我不慎的一天,他們果然走了。

那個暑假,我去了洛陽舅舅領的一個建築隊裡,搬磚提灰,做小工掙錢,以補家缺之用。可在暑假之後,回到村裡,也就轟然聽說,知青們嘩嘩走了,就像聽說了風吹雲散一樣。就像風吹必然雲散一樣,並不覺得,對他們走去有什麼驚異。然在那天夜裡,卻總是想著知青們走了,村裡又歸了平靜,還不如他們不走,總會有著事情的發生。

那一夜,我反覆記起,有個姓黃的知青,女的,在我們家吃著派飯的時候,母親給她烙了一個蔥花油餅,把那油餅十字切開,一分為四,而她卻是唯一一個沒有把那油餅吃完的人。

她吃了一半,還剩著一半。

她去吃飯的時候,我依然在門外的石頭上等她吃完離去。可等了不久,她就從我家推門出來,看看左右,徑直朝我走來,什麼也沒說,遞給我一塊紙包的油餅。原來,她在我家只吃了油餅的四分之一。知青走了,讓我總是想著她的模樣,和那一塊四分之一的油餅。來日裡下田幹活,我抽空去了知青點的幾間空屋,以為能找些什麼,結果卻是一片的狼藉空蕩,如同風吹雲散之後的一地柴草雞毛。

4 寫作

直到今天,對於知青我都沒有如許多人們說的那樣,感到是因著他們,把文明帶進了鄉村,是因為他們在鄉村的出現,才使農村感受到了城市的文明和文化。於我最為突出的感受,就是因為他們的出現,證明了城鄉的不平等差距,遠遠大於原有人們以為的存在,遠遠不只是一般的鄉村對都市的嚮往與羨慕,還有他們來自孃胎裡的對農民和鄉村的一種鄙視。

原來,課本上說的四個現代化建設,其間的農村現代化,其實只是一種美夢之想,如同一種天方夜譚。知青們走了,他們讓我隱約地明白,與其在土地上等待一種命運,遠不如努力地逃離土地,去試著改變一下什麼。也許,就在那些年裡,也許是在我讀二年級時,遇到的那個來自洛陽的女性同學,讓我過早地萌生了逃離土地的慾念。只是因為知青們的到來,讓那種子似的慾念,開始了一種莫名的膨脹。

我開始渴望,有一天真的離開土地,走進城裡。如同急要從土地上逃走的賊樣,我日日地瞪著雙眼,盯著我面前每一天的日子。也就忽然在某一天裡,從大姐的床頭,拿到了一部長篇小說,書名是《分界線》,作者是張抗抗。今天,在三十幾年之後,我已經無法回憶那部書的故事、情節,還有什麼細節。但是,在書的封底上那慣常的內容提要裡,卻寫著張抗抗是從杭州下鄉到北大荒的知青,由於她寫了這部小說,由於她到哈爾濱出版社進行了修改,於是在這部小說出版之後,張抗抗就從北大荒留在了省會哈爾濱裡。

這一提要的內容,當時讓我猛地一驚:原來,寫出這樣一部書來,就可以讓一個人逃離土地,可以讓一個人到城裡去的。也就在那個時候,1975年前後,我萌動了寫作的念頭;播下了寫一部長篇小說,到城裡出版並調進城裡的一種狂妄而野唸的種子。

也就開始了偷偷地寫作。

也就在剛把一部名為《山鄉血火》的革命長篇寫下開頭的時候,我開始到幾公里外宋朝的大理學家程顥、程頤的故里,去讀了高中。在剛進高一的一個班裡,有人偷偷指著我們的語文老師,說他姓任,不僅上過大學,而且還在家裡寫著比《紅樓夢》更為偉大的一部小說。說《紅樓夢》只有四卷,而他的小說,卻要比“紅樓”長出一卷。

我對我的老師,肅然而起敬。

在一次課上,老師講著語文,提問我時,我答非所問,反賓為主,問老師說,你真的在家寫著比《紅夢樓》更長的小說?那姓任的老師沒有答我。而是從口袋取出一個旱菸包來,在講堂之上,他熟練地撕下一番紙條,捲起了一根“炮筒兒”菸捲,點燃後昂然吸著,臉上露出神秘的笑容,說你們都看過《紅樓夢》嗎?如有機會,都應該看上一看。那個時候,我並沒有意識到《紅樓夢》一定就比《分界線》更為偉大;曹雪芹一定就比張抗抗和我們老師,有何過人之處。恰恰是後者和她的作品,讓我覺得所謂的寫作,並沒有多麼了不得的神秘,也不是什麼遙不可及的事情。

。。

5 寂冷的光亮(1)

我開始了寫作,並堅定日日地寫著。

白天到幾里外的高中讀書,晚上躺在床上,輾轉反側,構思我的故事。星期天下地勞動,到了晚上就點上油燈,伏在一張陳舊而破損的抽屜桌上,寫著我的關於階級鬥爭和地主、富農、貧農,以及剝削與被剝削,反抗與被反抗,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