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最近美國強調亞洲戰略,嚴厲打壓日本“脫歐入亞”的政治派別,培植並控制日本親美派別,挑起東北亞一系列軍事爭端的背景所在。
從美國系統性地開啟日本資本市場的過程中,我們應當慶幸我國獨立自主的軍事力量和國家主權對經濟發展的保障作用,更重要的是我們應該認識到,全球化背景下金融資本的擴張所帶來的不僅僅是國與國之間的矛盾,更多地反映為超越國家的金融資本和產業資本之間的矛盾。
隨著中國資本市場開放程度的提高,中國產業資本和以美國為首的金融資本的面對面的競爭不可避免。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快速壯大中國產業資本的實力以面對以美國為首的金融資本的競爭,日本產業資本的發展經驗對中國具有重大的借鑑意義。
單靠一個國家的產業資本是無法和軍事霸權支援下的金融資本抗衡的。過去,美國成功消除了日本國內的產業資本融合,從而瓦解了日本產業資本的攻勢。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上講,這也為日本尋求世界範圍內產業資本的重組,發起以保全自己為目的的進攻性防守提供了“物質基礎”。在這種情況下,實施“走出去”戰略的中國產業資本,對於美國金融資本和日本產業資本的矛盾中所蘊涵的中日產業資本合作的契機,必須予以充分的重視。
上冊·第一章 大國興衰背後的金融力量
鐵砧上錘出來的歐洲版圖
我們中國人常說,“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在歐洲卻不是這樣。自從羅馬帝國滅亡後,歐洲分裂成了許多小國。一直到8世紀、9世紀,大約在中國盛唐時,查理大帝黃袍加身,在羅馬的廢墟上重新統一歐洲,建立了法蘭克王國。查理大帝死後,歐洲再次分裂成很多大大小小的諸侯國,從此再未統一成一個整體,直到今天歐盟的建立才看到歐洲統一的希望。
在中國古代,皇帝們為了籠絡歐亞大草原的馬上王國,經常將公主們嫁給那些單于、可汗,並美其名曰“和親”。當時的歐洲王室也喜歡耍這套把戲。大小王國之間,“白馬”王子、“白雪”公主之間的婚配忙得是不亦樂乎。延續了近1000年的王室之間的婚配,最後搞出來一個著名的貴族病——血友病。
親戚歸親戚,利益歸利益。雖然大家都是血友病病友,都是親戚姑老表,但要爭權奪利起來,那是絕不含糊的。於是乎,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歐洲大陸被這群家族內部成員折騰得一團糟。
自1495年以來,法國參加了50場大型戰爭,奧地利為47場,西班牙的哈布斯堡王朝為44場,英國則打了44場大型戰役。僅英國整個19世紀中後期的維多利亞女王時代,就獨立發動了72場戰役,平均每年1次。
從1586年到1815年的短短200多年間,歐洲國家之間連續打了9場大仗:
1586~1604年,英國與西班牙之間發生了英西戰爭。其中最為有名的莫過於1588年西班牙無敵艦隊敗於英國,結束了西班牙海上霸主的地位。
1618~1648年,英國、荷蘭、法國對西班牙、奧地利的三十年戰爭,幾乎所有西歐國家都參加了這場大戰。
1652~1674年,英國、法國與荷蘭之間分別打了三次英荷戰爭,這場戰爭的主要戰役均發生在海上。
1656~1790年,俄國與瑞典為爭奪芬蘭和波羅的海沿岸地區斷斷續續打了5次大仗。
1701~1713年,以英國為首的一方與以法國為首的一方之間發生了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
1740~1748年,以法國、普魯士為一方,以英國、俄國、荷蘭為一方,發生了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
1756~1763年,以英國為首的一方與以法國為首的一方,發生了七年戰爭。
1772~1795年,俄國、奧地利和普魯士三次侵略並瓜分波蘭。
1799~1815年,1789年風起雲湧的法國大革命之後,拿破崙在法國連續掌權10多年,連年發動對其他國家的侵略戰爭,直到1815年的滑鐵盧戰役才結束了歐洲歷史上的拿破崙時代。
歷史學家布朗曾經說過:“歐洲的版圖是在戰爭的鐵砧上錘出來的。”這100多年的戰爭,打出了一個強大的大不列顛“日不落”帝國,打出了一個現代超級大國的雛形——美利堅合眾國,打出了一個20世紀唯一能和美國相抗衡的短命超級大國蘇聯,歐洲格局的變化引起了世界格局的變化,最終也改變了中國。
誰是戰爭的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