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的傷害是組織可能錯過更合適的候選人,另一方面,剩餘的應試者感覺到自己被冷遇,一定會對組織心懷不滿,四處傳播,這會對組織的形象造成損傷。
(三)第一印象因素
許多研究表明,現實的招聘面試中,面試員通常會在面試的最初幾分鐘透過候選者的外形、穿著、身體語言等因素(甚至在面試之前就根據筆試成績或候選者的簡歷資料)快速作出判斷。
而這場面試因為蕭峰打滅了所有的蠟燭,是在黑暗中進行的。所謂誤打誤撞,卻很好地消除了第一印象對面試的負面影響。
這也給我們一個啟示,在面試的時候,要儘量避免第一印象帶來的想當然。
(四)用人決定權
銀川公主之所以能成功地找到虛竹,還有另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她本人的在場。看起來,這場招聘一直是一個待人處事頗為嫻熟的宮女在主持,但其實銀川公主一直在暗中傾聽。
主持的宮女雖然知道問題,卻不知道誰的答案是符合要求的。唯有銀川公主知道最後的答案,才能作出最後的正確的抉擇。從這個角度上來說,銀川公主就是知道自己要找什麼樣的人的具體用人部門。
現實中,擁有最終決定權的卻往往不是用人部門,而是更高層級的領導者。領導者作出決策之後,事實上並不為入選者的表現負責,而必須為入選者表現負責的部門卻沒有決定權。這是一種非常尷尬的矛盾,也為組織的健康執行埋下了隱患。
所以,我們提倡由用人部門來決定入選者。之後,入選者的表現和用人部門的負責人的績效考核掛鉤。這樣就可以從制度上保證最優秀的人才入選,也可以杜絕開後門進來的庸才。
(五)群體性面試
一般的面試,都是一對一或一對多的。應徵者總是單獨面對一個或多個主試官。但“銀川面試”卻是多對一的群體性面試。
這種面試因為有其他候選者在場而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效應。他人的在場,既有相互間的影響,也起到一種監督的作用。
比如宗贊王子回答之後,很多人就後悔自己沒搶在他之前。這就可以考驗出一個人的臨場機變以及團隊合作方面的素質。
又比如蕭峰。如果沒有他人在場,那麼他說出阿朱的名字也是無妨的。但有他人在場,蕭峰當然不願意把自己的傷痛公之於眾了。另外,如果你現場編瞎話,也會被當眾揭穿,下不了臺。
所以,針對某些特殊的情況,採用群體性面試的方式,可以更好地瞭解到真實的資訊。
向蕭峰學習危機管理(1)
蕭峰第一次經歷危機是在擔任丐幫幫主的時候。彼時,丐幫副幫主馬大元被人以他自己最擅長的“鎖喉擒拿手”殺死,而姑蘇慕容素以“以彼之道,還施彼身”聞名,丐幫上下均疑為慕容氏所為,遂大舉南下,興師問罪。
但這一切只不過是一個陰謀。生性*的馬大元遺孀康敏(馬伕人)因蕭峰不解風情而因愛生恨,利用馬大元遺下的丐幫前幫主汪劍通的密令,聯絡丐幫內外的各種力量(勢力),策劃了一場要廢除蕭峰丐幫幫主職位的大陰謀。
丐幫大智分舵舵主全冠清足智多謀,是這場陰謀裡的主導力量,事先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他派人囚禁了傳功、執法二長老,又說動了宋陳吳奚四大長老參與叛亂。
為了讓蕭峰沒有任何還手之力,叛亂者的策劃異常周密,特別邀請了丐幫的*徐長老以及五臺山的智光大師、太行山沖霄洞譚公譚婆、泰山“鐵面判官”單正、趙錢孫等武林名宿到場以作見證。
叛亂在蕭峰猝不及防的時刻突然爆發!這一場變亂兇險已極,丐幫六長老中僅傳功長老未參與(執法長老白世鏡雖然此時未暴露,但其實也是重要的幕後策劃者),可以說,丐幫的主要高層領導都已經站到了蕭峰的對立面了。所以,蕭峰是孤身一人,毫不知情,毫無準備。
但蕭峰臨亂不驚,思路清晰,體現了一個優秀領導者所必須具備的良好心理素質。
危機之際,頭緒紛雜,資訊極不對稱,很容易作出錯誤的判斷,錯過稍縱即逝的應對良機。這個時候,首先需要領導者具備正確的判斷力,及時抓住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主要矛盾,優先處理主要矛盾。
蕭峰敏銳地斷定全冠清是這場叛亂的主謀者。他不動聲色地繼續與四長老對話,卻在間不容髮間出手扣住全冠清身上要穴,勁力透處,全冠清不由自主屈膝跪倒。蕭峰當即說道:“你既已知錯,跪下倒也不必。生事犯上之罪,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