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追查王昌盛撞車事件的同時,親自掛帥上陣,加大力度重點調查南水絲綢廠的*案。
王昌盛撞車後沒幾天,省紀委收到兩筆數額達70萬的匿名款,匯款人在附言中只填了6個字:南水黑洞巨大。
那個匯款人肯定是南水人,而且肯定知道南水巨大黑洞幕後的一些事實,可是那個人為什麼不寫匿名舉報材料,而單單隻匯款呢?
那個人究竟是誰?
兩個月下來,幾件事沒有任何發展,他深深體會到了南水絲綢廠*案背後的龐大勢力的“厲害”。在此期間,省委書記張明華幾次打電話給他,要他排除一切困難,無論如何都要將南水絲綢廠的*案查清,國家撥款扶持十幾個億的重點企業,引進那麼多“先進”的裝置,幾年內居然沒有生產出一匹絲綢來,這不僅僅是南水市的恥辱,也是全省人民的恥辱。在電話裡,吳永平向張明華保證,如果南水絲綢廠的*案不徹底查清,他甘願接受處分。
南水絲綢廠是上世紀60年代修建的國家大型企業,有職工8000多人,80年代之前曾火過一陣子,人家都認定那是鐵飯碗,待遇好、福利高,很多人託關係都要進去。從90年代開始,受改革經濟浪潮的衝擊,企業越來越不景氣了,熬到2001年就實在熬不下去了。且不說拖欠職工的的工資,僅欠外債就達20個億以上,而企業的總資產,也不過是10億左右。
原先絲綢廠是省直屬企業,90年代中期劃歸市裡管轄,市裡針對絲綢廠的現狀進行了一系列的深化改革,可越改革問題越多。本來企業宣佈破產也就罷了,可是牽扯的問題太多,也太雜。
2003年的時候,趙衛國做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暫時停止破產申請,為了幾萬職工的生計問題,儘量挽救該廠。由市裡打報告申請省裡和中央財政撥款,引進國外先進裝置,來一次徹底的大改革、大換血。幾年下來,廠房新建了不少,機器裝置也買來了,可就是開不了工,仔細一查,原來這些所謂的“先進”裝置,是國外的同行淘汰掉的裝置,根本無法生產絲綢。等於花了大價錢買來一堆廢鐵。
市裡找到那家負責聯絡該業務的外貿公司,可公司已經不在了。
這宗*案子發生後,廠裡的職工到處上訪,一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省裡幾次派專案組下來調查,可相關的人不是自殺就是逃匿,根本無從查起,幾次三番也就擱置下來了。
話說出去時容易,事情做起來難。原南水絲綢廠的廠長許國泰負案在逃,廠裡負責該事務的副廠長事後服毒自殺,書記廖雄嚴被抓的當天晚上畏罪自殺,雖說有幾個科長級的人物在押,可審來審去竟審不出半點有價值的東西。由於他剛到南水市上任沒多久,各方面的人事都不太熟悉,工作很難展開。
在他沒有來之前,市裡的幾個頭面人物都在爭這個位子,暗地裡使了不少的勁,可到頭來,憑空掉下一個外人。但是有小道訊息傳出,他是來過渡的,長則一年,短則半年,就要拍拍屁股走人。
幾個月前市委市政府開了一個加強廉政建設的會議,全市局級以上幹部全部參加,報告也作了,大家各自表態加強廉政建設。相關的紅標頭檔案也已經發下去了,可這落實卻成了表面上的文章。一陣風吹過,連塵埃都沒有留下一點,各部門的工作情況依舊那麼“現實”。
對於他這位新書記的指示,沒有人敢不“貫徹”下去,可就算再貫徹,仍是那個樣子,一點都沒有改變。
他憋著一肚子的火,心知那些人大多是趙衛國一手提拔的,那些人只對趙衛國惟馬首是瞻,似乎不把他這個新上任的市委書記放在眼裡。
按照老百姓順口溜中的官場言論準則:對上級甜言蜜語,對輿論豪言壯語,對外賓花言巧語,對群眾謊言假語,對同事流言蜚語,對下屬狂言惡語。
可是現在,那些人對他這個上級,居然不言不語,陰奉陽違。心想反正你也幹不了多久,自古法不責眾,大家都是這個樣子,我在這期間只要不出問題,看你這個新市委書記能奈我何?
所以,他所面臨的不僅僅是這樁大*案,而是自己在南水市的威信,只有有了威信,工作才能展開。然而,一個人的威信並不是那麼容易樹立的,他覺得有必要整一整了。
新官上任三把火,這三把火確實要好好燒一燒。
(三)隱隱地感覺到了一種危機
經過一番紀律整頓,撤掉了幾個局長之後,情況頓時大為好轉。但是,市委市政府不斷有小道訊息傳出來,說什麼:一朝皇帝一朝臣,吳書記是秘書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