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82部分

逢源的本事,但在長孫無忌看來,李世民願意重用裴矩,除了對裴矩的才學還是比較看重外,唐瑛的影響力也不可忽略,因為,唐瑛與裴矩的私交不錯,她也在李世民跟前說過不少裴矩能幹的好話。

裴寂,這個人才是李世民最想拿下的人。他是武德朝廷裡的首輔,也是皇帝李淵的心腹,而且,他給秦王府眾人的感覺也是典型的太子一派,即便他秉承的是一切順著皇帝的想法才靠向太子的,也不能減低他力挺太子的積極性,更何況,裴寂和秦王之間的私怨,也是長孫無忌等人心知肚明的。

可是,雖然長孫無忌也贊同李世民清理一下朝中的重臣,但,他卻很理智,知道這個時候不是動手的好時間。不過,長孫無忌從來不是杜如晦那種直梗子,他說出反對的話,是很有技巧的。

回望了一眼李世民,長孫無忌笑道:“裴寂眼下怕還是不好拿下,畢竟他做首輔多年,朝政上也沒啥錯,經驗也多。封綸既然生病,就讓他好好休息一下也對。”

李世民自然明白長孫無忌的意思,那就是阻止他對朝中大臣進行大的變動。他是很想拿下裴寂的,其實不光是想拿下裴寂,就是陳叔達、蕭瑀等人,他也在考慮逐步用人替代的策略來慢慢把他們擠出中心樞紐。這一點,他還沒有和心腹們商量,但這個想法卻是早就存在的,而且,這個想法還是在虎牢關與唐瑛的一席長談後就有的。

自魏晉以來,以九品中正製為導向,使得門閥士族逐漸成為權力中心的掌控者,門閥當權在晉朝末年和南北朝時期,也已經成為了治國的弊病。破除士族門閥世代當高官,破除官吏任用世襲制的實踐從隋開始,一直到大唐的武德九年,依舊沒能取得成功。武德四年以來,雖然恢復了科舉制,但,門閥世襲制卻依舊成為朝廷任免官吏的主流,這點最為突出的,就表現在朝廷的幾大宰輔任用上。

陳叔達,南朝的皇子,出身高貴;蕭瑀,也是皇族後裔,更是前朝皇后的胞兄;裴矩出身河北裴氏門閥,傳為自晉以來的最大望族;宇文士及不必說他,宇文家族是大隋四大門閥之一;楊恭仁,隋朝皇室宗族,皇帝楊廣的堂兄;裴寂,關隴四大門閥裴家的子弟;封德彝,封家也是關隴門閥之一。

可以說,這七個武德重臣,不是出身大門閥,就是南北混亂時期的皇族後代,按照當前的話說,全都有高貴的出身和優秀的血統,而且,這些人的身邊,都有不可小覷的家族勢力和廣多的人脈,都是響噹噹的人物,而有個更要命的現實是,李家,也是關隴出身的大門閥呀

可就是這樣的組成,才是朝廷裡最大的弊端。門閥貴族掌握了朝政,民間有才能的人不被重視,人才不能發現,即便被朝廷選用,也到不了核心層面,無法真正參與到朝政中來,從而使得整個朝廷,依舊沒有擺脫以往的暮氣,新銳的思想和人都不能被接受,想要整個朝局煥然一新,也就變成痴人說夢了。

李世民深知這種用人弊端會給國家帶來災難,可短期裡想要改變也是困難重重。別的不說,目前他賴以倚重的幾個心腹,也是貴族門閥出身,即便是房玄齡和杜如晦,也非真正意義上的寒士,認真算下來,他身邊除了幾個將軍,真正民間百姓出身的人,卻只有唐瑛一人。

因而,李世民目前還不想讓長孫無忌等人得知他真正的想法,而能與之商量這件事的唐瑛,卻離他越來越遠了。在心裡苦笑數聲後,李世民還是不得不認真考慮長孫無忌的勸阻。眼下他還僅僅是太子,朝政大權剛剛到手,一切都還沒有穩定下來,而裴寂當了多年的首輔,又是他父皇的心腹,朝裡朝外的人脈很多,動了他,穩定就談不上了。

想到這些,儘管李世民很想把事情做到一步到位,卻也只有暫時忍耐:“也罷,再議吧。”

長孫無忌輕鬆了一口氣,又趕緊問另一個棘手的問題:“東宮裡的其他人,何時動?”

李世民知道,長孫無忌暗指的是魏徵和王珪等人。他答應了唐瑛,這幾日暫時不去動魏徵,自然也不好去動王珪和韋挺,只是,這三個人都是李建成的心腹謀士,武夫好馴,文人難養,特別是心氣高而又才能高的文人,不得不好好想想如何處置。眼下,王珪和韋挺又在外面,萬一糾集一群人打著為太子喊冤的旗號造反,也是一場麻煩。

“派人打聽了嗎?魏徵的病好了沒?”

“沒派人去看。”

“先派人去看看,如果真病的厲害,就再放放。病好了,再帶進宮來,孤見見再說。”

長孫無忌答應了一聲,又笑道:“聽說唐瑛回到府上就在張羅給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