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0部分

原本應該擺在明處受人供奉,又為何會被封印在箱中?而看那箱子的作工和用料,明顯不是匆忙中趕出來的種種跡象表明,這尊佛像沉沒,極有可能是有意為之

這尊佛像的古怪之處實在太多,不過眼下工作的重心不是這個,老魏小心的收了佛像,捧著那本佛經回房去接著研究直到吃晚飯時,才意猶未盡的出來用餐,和大家討論了一下明天的工作安排

因為今天兩位老闆帶給眾船員們的震憾太強烈,原本熱鬧的晚飯今天也變的冷清了許多雖然雷伏波還是陪著兩位老闆在甲板上用飯,可從他那戰戰兢兢的神態上來看,老頭已經不敢再把自己與他們放在同一個檔次來看了

其實有點敬畏之心也好,這對兩人接下來開展工作幫助大一些所以兩人也都沒有刻意去糾正雷船長他們的態度,像往常一樣,吃了晚飯,兩人返回船艙,接著研究佛像和佛經

老魏對李念青下午整出那個隱身術還是很難理解,回到船艙,他自己對著那隻手印,反覆的試驗了無數字,依舊半點進展都沒有心有懷疑,可是讓李念青過來照著做一下馬上就有了效果,不管李念青在什麼狀態下,只要用左手掐那樣個手印立馬就會從視線中消失甚至用鏡子去看時,加自己也看不到自己

“神奇是真神奇……”老魏終於明白,就算是真的有那種神奇的法術,也不是人人都能學的認定自己屬於那種沒天份的一類人這個事實,讓老頭相當受打擊,語氣也蕭索的很:“難怪這種神秘力量總是會爭的天翻地覆,能學會的人肯定沒人願意暴露,而那些質疑的又往往是學不會的站在自己的角度,認為自己學不會的、看不到的,就肯定是錯誤的、不存在的這種思想,實在要不得”

李念青呵呵笑道:“嚇你一跳,還讓你總結出這麼精闢的話來,看來你還真適合做研究型學者呢”

老魏搖搖頭,不再繼續這個話題,而是微微一轉:“根據目前的情況來看這個姚廣孝和鄭和的關係應該不差而鄭和最後一次下西洋的時候,姚廣孝已經死了奇怪的是,鄭和最後這一趟出洋,自己也死在了海外,甚至連遺體也沒能運回大明我想來想去,總覺得這裡面有什麼古怪……”

李念青道:“你是懷疑鄭和其實沒死?他裝死逃在了國外?不應該,他身為三寶太監這傢伙,華夏數千年曆史中成就最高、名聲最好的一個太監絕對的空前絕後獨一份而且還在朝中有那麼崇高的地位,他躲在海外不回去,不是腦子有病?”

老魏道:“這個你就有所不知了鄭和的成就的確是強大,稱得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可那只是歷史對他的評價,做為當時的情況來看,可就不一定了他的前六次下西洋,都是在永樂大帝朱棣的支援下去跑的,那時候,舉國之力做他的後盾,他自然無所畏懼,一往直前了看看他在那六次出洋中的成就你就會發現,這傢伙雖然是個太監,可手段也是相當老辣的

對於願意向大明表示善意的,他都可以拉攏示好甚至有一次,有百多名船員被當地人誤殺,後來那國的國王親自致歉,鄭和後來不但沒有怪罪,反而賜了他們許多大明物資,從而引的那小國不遠萬里去朝貢看上去挺窩囊?可你再看他在另一處的作風,因為當地官吏強行徵稅,過了他的底線,所以堅持不肯退讓,爭鬥中,有兩名船員被當地政府扣押,然後,鄭公公直接就招呼人將那小國給滅了,連國王都捉回了金陵去獻了俘,這一手,直接就威懾了周邊的許多小國

由此可見,鄭和不但是個聰明人,而且還是個權謀高手可他的處境,隨著朱棣駕崩一落千丈繼任的皇帝和官員們都認為下西洋徒耗錢財,得不償失,所以中止了下西洋的活動可是經過數年之後,朝廷上下都發現,停了下西洋之後,原本萬邦來朝的盛況居然一去不復返了為了揚威海外,彰顯國力,時隔十年之後,已經年過六十的鄭和,再次踏上下西洋的征途”

老魏有點唏噓:“你說明朝這些讀書人,蠢成什麼樣了明明下西洋揚國威是眾所周知的事,可就因為他們死要面子活受罪的搞法,每次都把鉅額利潤的生意,搞成朝貢貿易,跑一回,虧一回結果只能偃旗息鼓,其實只要轉變一下思路,很容易就透過這種海上貿易獲得鉅額利潤,一舉兩得……噢,不說這個,現在說鄭公公的事鄭和最後一次出洋,其實自己也知道這一次出行應該是最後一趟了,身處在刻薄寡恩的明朝朝廷裡,他怎麼可能不擔心自己的處境?”

“其實,朱棣駕崩之後,就已有人開始向鄭和發動攻擊,說他勞民傷財,徒耗國力之類這些事,搞的鄭和焦頭爛額幸好,他除了這些功勞之外,在靖難一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