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高的幫忙;他能比別人早走一步。
汪維搞定了自家的生意後;一面命族人在寧波召水手和火長;一面想尋找在寧波再也沒見過的張珍。那一行人六個人都是人中龍鳳;走到哪裡都不會被埋沒;但讓他意外的是;他再也見不到那些人身影。
寧波總兵府。
這裡的一草一木;翟哲都很熟悉。(百度搜尋更新最快最穩定)
孟康繼任寧波總兵後;另選住處;把翟哲曾經住過的地方封存起來;每日有親兵打掃;保持原樣。一個粗魯的人絕對想不到如此細緻。孟康率兵在金華協助張煌言與鄭氏兵馬對峙;留守寧紹的是副將李凌;他是東陽人。'*/
楊志高隨翟哲在海邊走動;同時稟告近來的作為。
翟哲只是聽。
楊志高做事認真細緻;但為人太過端正;這樣的人用起來放心;由他執掌船舶司;翟哲只有一個擔心——放不開手腳。
聽他稟告完;翟哲挑不出毛病。
他指向東方問:“那邊是什麼地方?”
“倭國”
“倭國之後呢?”
楊志高答不上來。
翟哲再指向南方;問:“那邊是什麼地方?”
“南洋”
“南洋之後呢?”
楊志高默然。
“西番來大明久矣;大明有人到過西番嗎?”
“聽說有過;寥寥數人”
“你的眼中不要只盯著日本;我的目的也不是僅限於鄭氏。”
楊志高頭頂像壓了一座大山;脊背的汗水冒了出來。
“今年我只在寧波設立船舶司;過兩年;也許松江甚至南直隸也會有;你的步子邁的太小了”
楊志高講述難處:“寧紹海貿一直斷斷續續;能造大海船的也只有那麼幾家;不如廣東和福建有底子”
翟哲側首;道:“這正是你的事了”
原來這個船舶司主官不是那麼好當的;楊志高心被提了起來。
“這次來;我給你帶來了個一個幕僚;叫董寧;原也是寧波人;也許偶爾能給你出個主意”
楊志高愈發猜不透晉王的心思。
“我的要求是;寧紹船舶司兩年內至少要讓鄭氏不再染指浙海;三五年後;當我要北伐時;能有一支水師能往北京和遼東。”
那一定是一支龐大的艦隊;而且需要提前考察往北的航線;設立補給點。
楊志高如夢初醒。
董寧是個秀才;四十多歲;看上去比實際年齡要老一些。楊志高見他不像是那麼難相處的人;心思稍安。
晉王府的秀才比舉人多;舉人比進士多。不是秀才比舉人或者進士更能於;而是舉人或者進士的眼界太高;晉王府在他們眼裡太小;容不那麼多大佛
翟哲在寧波留了一日;悄然離開。
胡廣厚、朱沾雲和柳家能從西番那裡重金購買各式火器仿製並改進。只要有人買;造船這一行也不會被沉寂太久。大明有的是銀子;他在晉地見過很多商人掙了銀子便埋在地窖裡;那真是太可惜了。
沿著寧波往西;全是山路;
山裡的映山紅開了;花團錦簇。
六個人出來;留了一個人在寧波;離開時變成了一群人。寧紹副將張凌親自率五百兵丁護送;趕往金華。
翟哲此行南;並不是專門來寧波;而是來金華城與鄭芝龍相會。
鄭芝龍是個人才;唯一可惜的是胃口太小;但這是翟哲之幸。他那個兒子有雄心;偏偏又太急躁。但為了以防萬一;翟哲是絕不可能放鄭森回福建。
鄭芝龍不敢來南京;讓鄭綵帶回一封信給翟哲;語氣極盡謙卑;懇請晉王南相會。與此同時;他上奏朝廷;擁護朝政對刺殺案的處置;並表示將上繳近三年福建的賦稅到南京。這是刺殺案出後;繼江西和湖廣後;地方上的第三份奏摺;鄭芝龍又是大明的第二號人物;影響深遠。
在大同城被攻破後;翟哲也需要維持與鄭芝龍相對友好的關係;於是他接過了鄭芝龍伸過來的橄欖枝。
但裂痕已經產生;再無法回到當初。
孟康昨夜得到稟告;率軍在東陽地界迎接到翟哲。
張凌護送晉王入金華城;張煌言在東城門外迎接;孟康返回兵營繼續佈防
“拜見晉王”
這是繼徽州之戰後;翟哲首次見到張煌言。年青人已經變得老成;他從徽州知府生升為浙江巡撫;還沒有真正履任。但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