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周圍幾乎沒什麼熟面孔,也不見曾氏與人攀談。
三娘子對吃食和舞樂都不甚感興趣,只能不停地飲酪漿和蜜水,過了會兒便覺腹脹,想捱一捱等到宮宴結束,時不時地往上首張望,只見楊皇后正興致盎然地觀賞胡舞,還不自覺地以扇擊掌打著節拍,顯是興味正濃,一時半會兒怕是完不了。
姜明淅只得老實對她阿孃交代,曾氏氣惱地剜了女兒一眼道:“出門前阿孃怎麼同你說的?你全當了耳旁風!”然而訓斥完了還是得解決問題,曾氏只得向侍宴的宮人詢問了清涼殿廁房的位置,與老太太說了一聲,便牽著女兒貼著牆根悄悄走出大殿。
從廁房出來,三娘子無意間低頭看了看,胸前掛著的五色縷不知何時不見了,頓時急得哭起來,那是她最得意的作品,上面綴了最珍愛的紫玉雙魚佩,編了幾縷髮絲進去,還用捻金線繡上了名字。
曾氏問清楚緣由,連連責怪她不小心,只是東西丟了也就罷了,上面偏還繡了閨名,雖說女兒只有六歲,可若是叫有心人撿去,若是借題發揮做篇文章出來可怎麼辦?
“你好好想想是何時不見的?”曾氏沒好氣地問道。
三娘子咬著拇指指甲苦思冥想了一陣:“看百戲的時候還在的。。。。。。公主派宮人來傳話,我們就跟著那宮人一直走。。。。。。好像上肩輿的時候就不在了。。。。。。不對,又似乎還在的。。。。。。阿孃,我們要不要去求三公主殿下幫忙?”
“那就先去那兒找找,若是沒有再做計較,犯不著為這點小事驚動公主和婕妤娘娘,你啊!要阿孃說幾遍才知道。。。。。。”曾氏向殿門口的宮人借了個燈籠,牽著女兒,一面嘮叨,一面沿著他們下午晌走過的那條路搜尋。
母女倆沿著小徑走著,遠處突然傳來一陣刷拉拉的枝葉響動聲,三娘子還記得這條小徑走到盡頭往右拐就是他們白天乘輿的地方,那兒有座掩映在竹林裡的小涼亭,那聲音似乎就是從竹林裡傳出來的。
她不由頓住腳步,抬頭輕聲道:“阿孃,你聽到什麼聲音了麼?”
曾氏示意女兒不要出聲,警惕地弄熄了燈籠,拉著女兒往旁邊的花叢間一躲,在宮中走動最怕撞上不該看不該聽的,謹慎一些總是不為過。
母女倆凝神屏息從花葉縫隙中往外張望,是夜月華如水,將那白石鋪就的小徑映得雪亮,響聲很快停止了,竹林復歸平靜,許久之後,一個人影轉到小徑上,那人身量不高,但氣度不凡,閒庭信步似地往他們這邊走來。
三娘子藉著月光看清了來人的面容,頓時驚喜地睜大了眼睛,那正是今天在水殿中見過的三皇子。
她正想告訴曾氏,一聲“阿孃”還未出口,自己先捂住了嘴,因為三皇子走近的時候,她聞到了一股濃重的血腥氣。
第64章
一片青灰色的雲將月亮遮蔽,夏蟲的鳴聲戛然而止,天地間好像一下子靜了。
姜明淅捂著嘴屏住呼吸,數著自己悶雷般的心跳。佛經上說,一剎那者為一念,二十念為一瞬,二十瞬名一彈指,如此算來三皇子司徒錚從她藏身的花叢邊經過,大約也只是彈指之間的事,然而三娘子在她短暫的“有生以來”中,從未感覺一彈指是如此漫長。
姜明淅並不清楚瀰漫在夜色中的血腥氣意味著什麼,只是不由自主地顫抖起來,把嘴捂得嚴絲密縫,彷彿連喘氣都是件危險的事。她想躲進曾氏的懷裡,可又怕弄出響動叫外面的三皇子發現,猶豫之間,耳邊突然嘩啦一聲響,她嚇得趕緊閉上了眼。
曾氏將女兒護在懷中,用手遮住她的眼睛,她渾身發冷,手心裡全是汗,遮月的雲翳飄走了,剎那間又是清暉遍地。一隻手將枝葉拂開,那是隻少女的手,柔而無骨,幾乎看不出指節,手指白淨修長,瑩潤的指甲在月光下泛著真珠般的光澤,若是將半乾的血跡洗去,想必是隻極美的手。
隨即一張年輕的面龐探了過來。那不過是個十多歲的少年郎,嘴角還帶著溫和的笑意,曾氏卻不能自已地打起擺子來。那少年郎垂眸看了眼曾氏懷中的三娘子,接著把目光轉向曾氏,在她臉側的胎記上停留了片刻,眼裡現出瞭然的神色,他微微點了點頭,無聲地對她比了個口型,然後慢條斯理地整了整衣襟,轉身走了。
曾氏死死地盯著那少年的背影消失在小徑的盡頭,整個人脫力往地上一坐,大口喘著粗氣,彷彿溺水之人終於將頭探出水面。
“阿孃,”三娘子再三確認司徒錚已經離開,方才壓低聲音驚恐地道,“他認出我們了嗎?糟了,他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