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5部分

,美好,寧靜,溫馨,來之不易。學無止境的父親從此在這裡繼續跋涉在書山學海里。他在這間書房裡給博士生們進行耐心地輔導,與來自全國各地的學者們進行學術探討,繼續夜以繼日地、嘔心瀝血地寫下他的大作;為遠在大洋彼岸的我寫下一封封情真意切的家書。

如今,隨著歲月的流逝,小小書房已默默地伴著父親走過了許許多多快樂又難忘的時光。它像一片小小的知識樂園,任由它的主人在這裡辛勤地耕耘。一個跨越時空的書房是父親今生的驕傲,一個屬於自己的“圖書館”標誌著父親今生今世的執著。

在父親身邊生活的最大的感受是,永遠有著一種可以做“我自己”的輕鬆感。父親有著十足的幽默感。幽默不是人人都有的,從容自如才能幽默,平等待人才能幽默,精神超脫才能幽默,遊刃有餘才能幽默,聰明透徹才能幽默。父親的幽默是與生活同在的、實實在在的智慧和知識的結晶,他常常會一語驚四座,讓人笑得前仰後合。父親的許多幽默笑話,經常會潛入我記憶的深處,成為一種典故,讓我每每想起,總有著一種難得的快樂。與父親聊天,是人生的一大享受,他不但可以縱古論今,而且有著超人的理解力和洞察力。在我成年之後,和父親之間的長談短敘,又何止千百次。而每一次都能讓我回味無窮。我喜歡和父親講我內心的苦與樂,凡是能讓我愉快的事,父親都能與我分享,併為我驕傲;而凡是讓我困擾的問題,父親又能及時地替我排憂解難,讓我豁然開朗。和父親談心,可以免去許多無謂的解釋,省掉許多拐彎抹角的麻煩,永遠是直來直去,一點即通。他真能稱得上是我一生的名副其實的心理醫生。

如果說,古往今來,人們總是把“嚴”與“父”連在一起,我家則沒有“嚴父”,有的只是“慈父”。慈父的愛是平實而厚道的。我於2005年春節時分,回京小住兩個月。不幸的是,剛下飛機的第二天,父親就因高血壓而不得不住院治療,為期整一個月,其間正好是閤家團圓的一年一度的中國年。我和妹妹幾乎天天往醫院跑,父親見了我們,除了高興以外,別無要求。他是那種從不願給女兒們增加心理和身體負擔的父親。他堅持不讓我們給他送飯,說是醫院裡伙食很好的。其實,大凡住過院的人都知道,醫院的伙食十有###難以下嚥。可是拗不過父親,也只好順其自然。我在京的第二個月,父親出院了,回到家的父親仍帶著一臉的病容和疲倦。他卻一定要自己下廚,為我燒幾個他的拿手菜。他做的紅燒肉,肥中帶瘦,油而不膩;他做的燜牛肉,既嫩又鮮,美味十足。而他最拿手的是素燒豆腐,則是外焦裡嫩,且清淡可口。為了讓父親高興,我總是一改淑女的風範,狼吞虎嚥地吃,心裡卻一陣陣地發酸。

兩個月的光陰只不過是急景流年一瞬間。很快就到了我告別年邁的父親返回地球那端的日子了。臨別之時,父親贈給我十條座右銘,工工整整地寫在一張極普通的紙上,我拿在手中,卻覺得有千斤重,因為那上面記錄下的全是父親對女兒一生平安的願望。

父親一生尊重他人,廣交朋友。他的朋友之多,範圍之廣,到了令我吃驚的地步,上到同行或非同行的知名教授,下到傳達室看門送報的老先生,應有盡有。這完全是因為父親不僅是一個研究理論的專家,同時更是一個生活實踐的專家。他對生活的大事小事都有著濃厚的興趣。他年輕因病長期住院時,曾對口表和腋下表的相差數值做過專門的對比研究。他在博士生的面試時,會突然問上一個問題:“市場的黃瓜賣多少錢一斤?”把只注重讀書的學生問得目瞪口呆,而這正是父親一生的真諦。他以為一個搞社會科學的人,首先必須立足於瞭解社會,懂得生活,不脫離實際才行。一個真正的學者,必須是一個能將理論和實際融為一體的專家。

六、驀然回首(11)

在平日的自我生活中,父親總是以追求平實為主。他一生不穿皮鞋,原因是他的兩隻腳受不了皮鞋的“管制”,不能順其自然地舒展。所以,他無論走到哪裡,授課、講學、參加會議、出國訪問,總是一雙布鞋陪伴著他,他覺得這樣才走得平穩踏實。父親也從不穿西裝打領帶,而是家裡家外都以便裝為主。他的穿著打扮完完全全就像他的為人,來得那樣實在而毫無虛假。

父親今年七十有餘,到了這個年齡的人,大多因為吃力地活了一輩子,舉手投足之間,漸漸地蒙上了“灰塵”。然而,他卻不!他的所作所為中仍舊透著一種清新、智慧和樂觀。父親在我心目中永遠是偉大的,這種偉大是有別於母愛的一種偉大,是近乎於神聖的一種偉大,是父女之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