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部分

的。我所生的時代,規定了我一條別無選擇的人生之路。

我出生在1958年1月。從我出生到1965年,除了良好的家庭教育以外,我接受過極其正規的幼兒園早期教育。

1965年9月份,我正式入學讀書。那時的政策是,所有的孩子都要就近入學。當時,我隨外公外婆住在復興門外的國務院宿舍內。他們認為住家周圍沒有好學校,而堅持將我的戶口轉到我外公的親戚家。這家人住在西單民族宮附近,故此我可以經過考試,就讀於五年制的北京試驗二小。

入學的第一年,我每天由家裡的保姆接送,搭乘公車往返於學校和住家之間。當年北京試驗二小的教學是十分嚴格的,從一年級開始,功課就出奇地多。所幸,我的成績一直良好,並很快戴上紅領巾,成為少先隊員,而且在老師的指定下,任中隊委員一職。

好景不長。入學的第二年,即1966年“文革”開始,所有的大、中、小學一律停課鬧革命。

我也就此轉入住家附近的南禮士路的育民小學。1967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聯合發出“關於大、中、小學復課鬧革命的通知”。於是,從11月份起,大部分中小學生陸續返校。

由於停課一年,返校之後,糊里糊塗地就上了三年級。不過那時的教學多一年少一年並沒有實質性的區別。

那時的中國,正處在一個十億人口瘋狂的年代。對領袖的忠誠滲透在全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中,小學生也不例外。記得那時上課的標準坐姿是,挺胸抬頭,左手背後,右手將毛主席語錄本放在胸前來聽課,只有到寫字時才將語錄放在桌上,用當時的時髦話說,是“語錄”不離手,“主席教導”不離口。

。 想看書來

六、驀然回首(13)

當時,三四年級兩年的課程除了算術、體育、音樂以外,語文課本多以毛主席語錄取而代之了。許多字詞、詞彙的學習都來自於那本“紅寶書”。那時年齡小,記憶力好,學生們都會背誦毛主席語錄。然後,在老師的指導下,又學會了將“偉大的思想”同生活中“渺小的事物”對上線,那個年代,統稱為“活學活用”。

印象中那時的作業,多數是抄寫和背誦毛主席語錄,每天交上一份學毛思想的心得體會。除此之外就是寫鬥私批修稿、批判稿、活學活用毛主席語錄的講用稿。好在那時的文章都不難寫,寫來寫去都是統一的套話。我那時擔任紅小兵排長,寫稿的機會自然是要多於其他的同學。兩年過去之後,居然也練就出筆頭上的一套功夫。所以,直到今天我仍能將我內心世界的細微變化訴諸於筆端。

除此之外,那個年代,做得最多和最頻繁的事就是上街遊行了。大凡毛主席有最新指示發表、中央開大會開幕之類的事情,都要遊行慶祝的。我們小學生那時多是從復興門外的育民小學,一直走到天安門廣場。學生的裝束大多是軍裝上衣,藍布肥襠褲,黑色懶漢鞋。這是當時學生的時髦服裝,無統一規定,大家都這樣穿,沒人願意別出心裁。所以,遠遠地看上去,灰濛濛地一片,雖無色彩,卻很整齊,絕不遜色於當今中國孩子的統一校服。

至於去工廠學工,拾麥穗學農,拉練學軍,以及挖防空洞備戰,那在我們的學生生活中是司空見慣的事情。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每個孩子都習以為常了。

我真正開始懂得用功讀書,是小學五、六年級的時候。那時的學校漸漸地趨於正規化,語文有了正式教科書,學校還開了算術、音樂、體育、美術、珠算、大字、常識和政治課。再加上重新分班組合,我們班的孩子大多數來自於國務院、鐵道部、煤炭部等各大機關的知識分子家庭,學習的氣氛較之以前要強多了。

憑著我的要強、認真精神,成績一直很好。但即便是在課業增多的情況下,仍不會多到沒時間玩兒。那時我和外祖父母、舅舅住在國務院宿舍的大院裡。大院裡的孩子們自成一體,雖然沒有今日孩子們富有,卻也隨著潮流編造出種類繁多的玩法。到了寒暑假期間,更是玩得不亦樂乎。

我個人玩得最“轟轟烈烈”,最不容易忘懷的是有這麼幾樣。

一個是,攢糖紙。這是當時在女孩兒中風靡一時的玩法。當年我母親每月給我買一斤糖,一天只許吃兩塊。吃完了糖,自然是將糖紙夾在書本里攢著。那時的大雜拌糖沒有更多的花樣,糖紙也是大同存小異。於是我就想著和大院裡的小孩兒,互相換糖紙,互通有無。這樣,攢糖紙便成為一種孩子們之間的社交活動。有一段時間,不知從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