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都……可以?除了……。經書?”龍天行來了興趣,“我可是進士科的狀元,你向我拜我做老師,卻不學經書,你要學什麼呢?”
“治國興邦之學,富民強兵之策!”軒轅嵐語不驚人死不休。
“咦?具體呢?這太籠統了。”龍先生望著眼前的小男孩,大有好感。
軒轅嵐一指龍天行的書架:“就是先生架上的學問。”
“哈哈!這些可是雜學,將來進學時即使第一名也只能授從八品官,還不如自己花錢捐官來得快。你真的想學?”龍天行笑著問道。
“當官不一定要進學,我只要能當好官,進學與否並不重要。”軒轅嵐身子拜倒在地,以頭觸地道。
“有趣有趣,起來,我考慮一下。”龍天行拈著鬍鬚,微笑著道。
“不先生不同意,小嵐決不起身!”軒轅嵐也不抬頭,保持了剛剛的姿勢,話語自地上傳出。
龍天行面色一整,“難道剛拜師就不聽老師的話麼?”
“啊?”軒轅嵐一楞,馬上興奮的“咚,咚,咚!”叩了三個響頭,“學生軒轅嵐叩見先生。”
第四章奴隸之子
臨近十一月,在北方早是隆冬,清水地處南部,又是山區,氣候沒有那麼寒冷,儘管如此,大家也都穿上了厚實一點的衣物。
軒轅嵐到龍天行處讀書已經月餘,龍天行不教經書、古文,挑了歷史、地理、人文書籍傳授於他,令軒轅嵐眼界大開,才知大陸之廣,歷史悠久,各地風俗景觀各異,欣喜不已。
與之相應的,當讀到一些似乎有些熟悉的書籍時,軒轅嵐的腦海中總會回憶起一些東西,有自然景色,也有人文風俗,倒像是一本帶有插圖的博物全書,哦,說是插圖可能並不準確,因為這些所謂的“插圖”,都是一個活動的畫面,更是身臨其境的真實感受。
而且,龍天行的教學方法,似乎有些出人意料,他並不主動指導什麼,僅僅是指著那一屋子的書,對著軒轅嵐說道,“看吧,有什麼不明白的來問我。”
軒轅嵐也很欣賞這樣的方式,他每天早上跑到後山,來到自己的窩棚,鍛鍊、讀書,閒了還可以打些兔子、山雞一類的野味。拿回家中,經過韓飛燕拾掇以後,成為晚餐的加菜。
唯一出奇的,是軒轅嵐體內的真氣。不知為什麼,這玄玉決竟然在他的身體內,自動按照大周天迴圈的路徑往復執行!
這太不可思議了,軒轅嵐的記憶中從來沒有這樣的情形,或者,他根本就是聞所未聞,內息自己運轉,那還有人催動作什麼?
但是,無論多麼不敢相信,他身體裡逐漸增強的內力放在那裡,明確的告訴他:這是真實的。況且,如此一來,為軒轅嵐帶來個好處,就是節省下諸多的時間。這些時間,他可以看書,可以鍛鍊一些防身的武術,畢竟,武學不單單是一種內力而已,僅有內力而不會使用的人,在險惡的環境中,生存機率不會大於一個普通壯漢。
直到有一天,軒轅嵐當著郭月寒的面,運勁出拳,竟一棵人抱粗的大樹打的直顫,提起一對石鎖毫不費力,才讓軒轅嵐看到了自己武學的進境。
這種進境不單軒轅嵐自己吃驚,軒轅維和韓飛燕也奇怪不已。軒轅維特意探察一下兒子的真氣,結論是,不出一年,軒轅嵐的功力就會趕上他。韓飛燕偷偷觀察軒轅嵐半月,只得出,“阿嵐天生練武的料子這樣沒有太大意義的結論”。
不過,軒轅嵐最最感興趣的,還是那些被正統文人斥為雜學的書籍。“雜”,顧名思義,就是被排斥在正統之外,“雜學”的稱呼,自誕生之時起,便成為諸子學說的統稱,並且範圍越來越廣。
龍天行也算是異數,經學狀元出身的他,竟然一屋子的書,全是雜學,沒有一本《四書》、《五經》。用龍天行自己的話來說,“志不在此”,軒轅嵐翻譯過來就是“龍先生滿腹經綸,那些經書早就背下來,裝在肚子裡,還用在書架上擺著麼”。
所有雜學書,軒轅嵐對一本《炫門總要》最是感興趣,原因他自己都說不上來,只是心中好像有種聲音在驅使他去鑽研這本書。自從拿到這本《炫門總要》後,他就在那處令他感到恐懼的山谷上,半山腰的位置找到一塊突出的石臺,只要天氣允許,他便拿著《總要》、坐在石臺之上,依照書中所述,對照谷中景物,細細端詳。
漸漸的,軒轅嵐有些感悟。那老人所說的天然大陣,實是是由九宮八卦陣結合十二天都陣而成,說來複雜,實際整個小山谷就是一個九宮八卦陣,由直符、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