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要結婚了

大院兒裡新來的兩對夫妻, 都是一週後才搬進來的。畢竟,剛刷好塗料的房子也不能住,現在天冷了, 塗料乾的慢, 他們搬進新家的時候已經是下個禮拜了。十一月中的日子格外的冷。大家現在已經不去上山了。這個時候山上也沒什麼了。不過雖說是天冷了, 但是家庭主婦是閒不下來的,趙桂花自己做些醬菜泡菜,都得到了大家的好評。冬天裡的菜色少, 大家也只能變著花樣兒將少有的蔬菜做的美味。趙桂花醬菜和泡菜用的都是蘿蔔白菜,是家家戶戶都有的,所以學起來也不費勁。這不,大院兒的老孃們都跟著學,就連作為廚子的李廚子都過來了, 他雖然是廚子, 但是還真不會做這個, 現在的人不像是後世, 在網上就能搜一搜菜譜。不說做的地道,最起碼看菜譜知道該放啥。現在可不是, 那廚子這個手藝是相當靠傳承的, 沒個師父, 你連一道菜裡面有什麼料都不知道,就更不用說其他了。李廚子也嚐了趙桂花做的泡菜,還有一些醬菜。他覺得, 還是很不錯的。冬天裡菜色少, 豐富餐桌很重要。好在趙桂花也不藏私, 她願意教大家夥兒, 李廚子也來學。要不說, 這專業的和非專業的,就是不一樣,趙桂花會做,自己覺得味道也算是不錯了。李廚子學會了之後琢磨了一下,加加減減的,出來的口味倒是自覺比趙桂花更好一點。不過李廚子倒是沒跟鄰居們說,這當廚子的,可是很忌諱教人的,一般學徒在他手裡都要好幾年才能開始上手兒,楊立新要不是他女婿,可學不到現在這麼多。雖說這泡菜是趙桂花先教給大家的,但是各家都會根據自己口味和自己有的東西稍微做一些加加減減,因此他覺得自家這個完全不用說。不過雖然自認為不用跟大家說,但是他還是偷偷告訴了趙桂花。這個是必須要說的,他是從趙桂花這裡學來的菜色,調整之後更好了自然要告訴趙桂花,這是做廚子該有的品德。他調整完更好吃一些不跟鄰居說也是他做廚子的基本操作,都告訴別人了,自己還做什麼大廚兒。這就一碼歸一碼。趙桂花倒是不在意這些,這些都是不重要的小事兒,她也不過是為了豐富一下冬天的飯桌。這人是鐵飯是鋼,吃飯比天大啊。院兒里老娘們跟著趙桂花學了泡菜,又跟王大媽一起醃了酸菜。往年這個時候酸菜早都醃好了,今年晚了一個來月呢。誰然他們前一段一直跑郊外上山呢。要不總是聽說一些物資豐富的地方有什麼“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裡”的順口溜兒。他們這隻去郊外的山上,就已經深有感觸了。山上好東西多啊,趙桂花他們去的這個山都不算是什麼深山老林,就不少好東西了。他們不上班的女同志時間可比一般人多,秋天那一段兒隔一天就上山,怎麼都有收穫。真是美滋滋。趙桂花家又是山貨又是菜乾,總之東西多多。她這個年紀啊,最樂意的就是囤東西,看著家裡滿滿當當的不愁吃,這心裡真是比什麼都高興。不過因為秋天上山太多了,這倒是耽誤了醃酸菜,往年這個時候都能吃了,今年才剛開始幹活兒。不過好在,這個只要忙活一天就行。大家都選了差不多的日子幹活兒,每到週末,院子裡都熱火朝天。大家都在幹“大活兒”。這事情多了啊,就連搞事情的時間都沒有。這也不光是他們大院兒,這一片兒都這樣,誰家不囤菜啊。再加上,今年限量明顯,這老百姓自然忙活的更加厲害,誰都不想吃不飽的。真是一片火熱的如火如荼的氛圍。就連新搬來的張三潘盼也跟著大活兒一起忙活,潘盼老孃還過來幫著忙活了兩天,學了趙桂花的泡菜,喜滋滋的離開,只感嘆女兒這個大院兒真是和睦。傳言害人啊。這天大的誤解,也沒人給她解釋。相比於他們這對新來的小夫妻,另外一對小夫妻就沒有幹什麼了。陳源和陶玉葉並沒有像大家一樣幹活兒,家裡幾乎是沒有準備什麼。他們可不知道,大院兒裡不少人都在議論他們,這不好好過日子,總是要被議論的。眾人議論陳源夫妻,陳源還很不樂意。他住慣了樓房,可真是一點也不習慣現在的生活,每天都火氣很大。這吃喝倒是還成,有他媳婦兒呢,要說最不習慣的,當屬上廁所了。別看後世說四合院如何值錢如何好,但是這個時候,真的也就那樣。即便是九十年代初,如果沒有改造過,那都沒有樓房舒坦。畢竟,北方是要供暖的。現在還沒,都是自己燒煤球兒,但是等那個時候樓房都是統一供暖。大院兒可沒有,還有水電,廁所,這些都是讓人不舒坦的。所以說,如果不改造,九十年代初都沒那麼舒服,更不要說現在。陳源最恨的就是上廁所,大晚上的如果搞個大的,竟然還要去巷子裡。現在天氣涼颼颼的就不爽利。等過一段天冷,估計更愁了。總之他是一百萬個不舒服。每天都喪著臉,週末想要睡個懶覺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