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難記憶的內容安排在臨睡前或起床後的一段時間裡。
假如不讓時間佳度與學記難度相對應,如在最佳時間裡去記憶非繁難的或涉足學習以外的事情,無疑是在浪費生命!而在非佳時間裡記憶繁難的知識與經驗,往往事倍功半。
合理運籌時間,還要學會積極地休息,使不同職責的腦神經細胞交替著工作,比如文理交替。
第7節:分散記憶法
學習內容相近,大腦皮層工作的部位也比較相近,長時間使用同一部位,造成區域性腦細胞內物質的消耗和廢物的積累,因而提前產生疲勞。由於相近的科目和同類的材料放在一起學習,大腦中的神經聯絡也比較接近,產生重疊、交錯,容易產生混淆。
善於學習的學生,很注意文理交替,以減少相互干擾。例如,學完語文看物理,做完數學看歷史等等。當然,在學習過程中,若穿插上文體活動,進行積極的休息,對記憶也是十分有利的。
此外,在記憶的非佳時間裡,不妨嘗試帶著問題去閒談,閒時得“寶”……在閒談中學記“無字理”,能額外地記住原本在最佳時間裡應該記住的問題。
(6)分散(頭尾)記憶法
計劃用1小時來背誦一篇文章,對這1小時的安排可以有兩種方法:
一是集中法,就是在1小時之內,不斷地反覆地背,直到記住為止;
二是採用分散法,就是把背誦的時間分在幾次進行,如每天背20分鐘,在三天背完,總的背書時間還是1個小時。
檢查記憶的效果,發現分散法的效果明顯優於集中法。這是為什麼呢?
一個學習過程,如果相對地分為前、中、後三個階段,那麼,前面的學習活動會影響後面的學習活動,即前攝抑制。例如,剛踢完足球,就立刻做功課,注意力常常難以集中,就是因為前面的活動雖然表面上結束了,但這個神經活動並沒有停止,還要持續一段時間,使後面的學習活動受到干擾。前面活動引起的興奮越強烈,對後面學習活動的干擾越大。同樣,後面的學習活動也會影響到前面的活動,即後攝抑制。
實踐證明,總是開頭和結尾階段的學習效果好。不少人一早起來,學習效果最好,除了早晨頭腦清醒、精力充沛外,更在於早晨是一天的開始,學習活動基本不受前面的干擾。也有的學生睡覺前記憶外語單詞和背課文的效果好,這是因為背完後就休息或睡覺,不再受其他活動的干擾。
分散學習法實際增加了學習過程中干擾少的首尾階段,每次學習時間較短,大腦細胞也不容易疲勞。
在採用分散學習法學習時,要掌握好間隔時間。間隔的時間太長容易遺忘,間隔的時間過短,又容易受到干擾。根據遺忘先快後慢的特點,開始各次間隔的時間可以短一些,以後則可以逐步加大,如果材料太難,則可以有較多的間隔次數,學習材料如果比較容易,內容又比較少,則間隔次數可以減少。
相比之下,集中學習法由於首尾少、干擾多,連續集中學習相近的材料,容易使大腦細胞感覺疲勞,神經聯絡產生差錯,記憶效果相對會打折扣。
(7)少愛多棄……篩選記憶法
古往今來,善於學習的人都習慣於抓住主要的、關鍵的部分進行深入研究,其他零散的非關鍵的部分自然迎刃而解。前人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精彩的語句:
……篇篇都讀,字字都記,豈非沒分曉的鈍漢!更有小說家言,各種傳奇惡曲,及打油詩詞,亦復寓目不忘,如破爛廚櫃,臭油壞醬,悉貯其中,其齷齪亦耐不得。
……鄭板橋
對記憶也得進行組織,即記憶之前應該考慮:哪些資訊必須記住,哪些資訊應當貯存在什麼地方,哪些資訊必須拋棄,哪些資訊必須遺忘,哪些資訊必須回憶。
……略澤爾(東德)
在所有閱讀的書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處的東西,把其他一切統統拋掉,就是拋掉使頭腦負擔過重和把自己誘離要點的一切。
……愛因斯坦
在學習中,我們應該把用創造性思維篩選提煉出的真知灼見記入腦中,有意識地忘掉次要的資訊,騰出腦來記憶確實有用的資訊。一個人如果想將所有學過的東西都記在腦中,無疑是一種很愚蠢的企圖……將記憶力虛耗在不必記憶的事物之上,無異於慢性自殺。記憶的一個基本法則就是:依需擇精而記……“少愛多棄”。
依需擇精而記,既有對少而精資訊的記憶,又有對更多資訊的遺忘。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