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6部分

他不敢想象,一旦嘉靖去世,而自己從司禮監掌印太監的位置上下來。等到自己的會是什麼樣的命運。

而點誰不中誰。還不是由萬歲爺一個人說了算。

聽嘉靖今天的意思,先是免去了吳節的那個閒職,看樣子,就是為吳節將來做翰林學士做準備的。

黃錦不禁心中一喜,也長長地鬆了一口氣。忍不住就想將這個訊息帶給吳節,可轉念一想。殿試距離現在還有一個月。天子又是一個刻薄猜忌之人。若知道自己的心意被人猜中,只怕會適得其反。

就打消了這個念頭。只怕旁邊小心揣摩。

……

春雨貴如油,自從那場罕見的暴雨之後,又是二十來日大晴天,地裡旱得厲害。

這樣的天氣對今年的收場來所無疑是一場悲劇,地方官們都在做抗災的準備。好在京畿地區並不是大明朝主要的糧食產地,也沒什麼影響。但這種日子卻適合春遊踏青,在發榜之後,吳節這半個月幾乎沒空。

首先是與同年們一到去拜見本科大總裁,禮部右侍郎李春芳。

李大人本是個和氣的人,最近春風得意,也不推辭,同自己的門生們高酒置會,言談甚歡。

然後考生們分別拜訪各房房師,又是一通忙亂。

殿試對絕大多數考生來說意思不大,沒有了考試壓力,都放下身心,享受在正式進入官場前的難得閒暇。

等拜會完總裁、房師和其他考官之後,同年們又相互邀約,辦文會、遊京城,忙碌而快活。

這一期會試參考的生員人數之多,考試題目之簡單,錄取名額之少,創了許多項記錄。

一萬多人,只取八十一名,競爭激烈。可一旦登榜,自然是一舉成名天下知。

這次考試的名單,早就以邸報的形式刊行天下。同時,在邸報上也附有前三名的卷子。

如果說,以前吳節的名聲僅限於文壇,或者說詩詞發燒友的話。現在他的名字則被官場所熟知,並讓普通百姓知道。

北京人自然知道吳節的名字,但在京城之外,申時行的名氣卻要更加響亮。在其他人看來,這一科的會元和狀元本應該是申時行的,如今卻落到吳節頭上,想不被人記住都難。

“恭喜士貞得了今科會試的會元,殿試之後,應該就能被吏部授予實職了。”李時珍正挽了袖子,和兩個老道姑在屋裡進進出出地搬著書籍。

“同喜,同喜。”在李時珍面前,吳節也不用矯情,笑道:“其實,這場考試說來話長,真是一波三折啊!”

一想起自己第一場考試時,差點在試帖詩一題上交了白卷,吳節就暗叫了一聲好險。

李時珍卻以為吳節說的是考場發現又人舞弊,被高拱帶人衝擊一事,點點頭:“趙文華膽大包天,真是自作孽,不可活。”

吳節自然不會同他說這種事,就問李時珍這是在忙什麼。

李時珍摸了摸額頭上的汗水:“整理一下以前的稿子和醫案,在道觀裡放了這麼多年,都生黴了。如果不出意外,我打算在京城住上幾年,一口氣將這本《本草綱目》編撰成書。”

他嘆息一聲摸了摸斑白的頭髮:“老了,再不將書編出來,只怕以後再沒機會了。”

一個冬天多去了,這陣子成天大太陽。慈壽試靠著玉淵潭,溼氣重。這些稿子都是李時珍一生的心血,看得極重。正好趁這個機會,將書稿搬出來曬曬。

吳節也是替李時珍高興,能夠親眼看到這部傳世鉅著在自己面前誕生,見證一段歷史,的確是一件令人激動的事情:“恭喜東壁先生,吳節就算中個進士,從此進入官場,同你這本書比起來又算得了什麼,又怎比得先生這本書救人千萬的功德。”

“士貞不可枉自菲薄,為官一任,造福一方,能夠直接影響普通百姓的生活,也是一件意義重大之事。”

吳節:“為官只能一時,先生的書卻是要傳諸後世造福萬代的。”

他今日來慈壽寺,主要是來看唐宓的。看不到人,一邊說話,一邊拿眼睛四下找。

李時珍如何不知道吳節的心思,一笑:“不二仙姑正在書齋校對我的書稿。”

說著話,用手指了指樓上。

吳節心中歡喜:“她又不懂醫術。”

李時珍:“你卻錯了,唐仙姑以前家裡就開了幾個藥鋪,熟讀醫書,深知藥性。這陣子,有她幫忙,我的書稿總算理出了一個頭緒來。說起來,我還得感謝士貞將這麼一個好助手送過來呢!若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