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熙宮不大,卻清涼得緊有湖風陣陣吹來,住在裡面比在自家宅子裡舒服多了。
因為沒有什麼睡意吳節索性又上了那座假山,抬頭望去整個中南海燈光亮成一片,竟終夜不熄。這地方除了皇帝的住所,還有司禮監和內閣的值房。
實際上,自從武宗皇帝長住於此始,司禮監和內閣的宰相們就都搬到這裡來上班。至於皇城裡的正經衙門那裡,都只剩下普通吏員,他們一月之中也難得去幾次。
“道觀,這裡真的是道觀嗎?”吳節看著外面的燈海,不覺失笑。
第二日起來個大早,吳節也無出可去,只得又進了書屋。
一進門,就發現裡面變了模樣,幾個奴僕打扮的太監正來來去去地忙碌著,將不少書籍搬了進來。
一問,有個小太監回答說:“真君說了,公子你要參加今年順天府的鄉試,平日間也不可荒廢了功課,讓我等送些書過來,讓你平日間也好溫習功課,免得耽誤了前程。”
吳節隨手翻了幾本書,一看,卻是吃了一驚。這可都是尋常人難得一見的檔案,皆是順天府和北直隸各界鄉試的卷子,都結成了集子。
書的扉頁上還蓋著禮部和吏部以及秘書監歸檔時的印記。
至於朱熹的《四書注》,自然也在其中。
朝廷各期會試的卷子也在其平,實在是不錯的參考資料。
一般讀書人若看到這種東西,自然是欣喜若狂。
可惜吳節對這東西卻不感冒,隨意看了幾張卷子,就放到了一邊。
反正他有題目在手,也用不著費那麼大的窮經皓首地苦讀。
吃過早飯,喝了杯茶,靜坐養了半天氣,吳節這才慢吞吞磨了墨,提筆寫起《石頭記》來。
當下也不急,寫幾個字,又從書架上抽下一兩頁,然後又寫上幾個字。
看起來很悠閒的樣子,其實速度卻是極快。
到中午的時候,已經寫了一個六千字的大章節。
他在寫的時候,旁邊自然有一個太監幫著謄錄校對。
即便吳節有一搭無一搭地寫,那個太監還是累得夠戧。
到下午的時候,實在堅持不下去,又換另外一個人。
一整天下來,吳節竟然寫了一萬字。
這一整天,嘉靖並未出現,讓吳節有些小小的失望。
不過,據在旁邊幫忙校對謄錄的太監說,真君一直在靜室裡煉氣,不得閒。不過,他老人家吩咐過,這邊稿子若是寫好,立即呈過去。
到第二天,嘉靖總算過來了。不過,也只在吳節身邊呆了片刻,看了一眼稿子,然後轉身走了,從頭到尾也沒說一句話。
如此又過了五日,嘉靖依舊是那張死人臉,基本不同吳節交流。
倒是黃錦每天都來shi侯嘉靖皇帝,一有空就跑吳節這裡來看看稿子,然後同他聊幾句學問。
透過與黃錦的閒聊,吳節也不是沒有收穫,至少對明朝政府如何運作,和衙門與衙門之間的明規則和潛規則mo了個門清。
同這老頭說話,倒有些意思,算是生活中的一點小小樂趣吧。
這一日,吳節依舊寫完稿子,坐在書屋裡悠閒地喝著茶。按照往日的情形,這時辰正是黃錦得閒之時,應該過來找自己聊天了。
可進來的卻是嘉靖,身邊也沒其他太監陪著。
吳節裝著不知道他身份的樣子,欠了欠身子:“見過仙長。”
嘉靖一張臉上也看不出任何表情:“吳節,好象馬上就要鄉試了,聽人說你好象沒有做任何準備?”
“不需要做準備,上了考場,看了題目,提筆作就是。”吳節隨口回答。
嘉靖嘴角一翹,死人臉生動起來:“你倒是有信心。對了,本真君今日來是想問你一件事情。”
“真君且說。”
嘉靖:“你的稿子我已經看到第十七回大觀園試才題對額榮國府乒省慶元宵。”
吳節微一思索,有些吃怕:“我寫這麼多了。”
嘉靖不覺得宛爾:“你寫得實在太快,看得人酣暢淋漓。對了,本真君看你書中大觀院中的楹聯作得不錯,可是你寫的,還是借用用了他人所作?”
吳節大言不慚地點了點頭:“自然是吳節所作。”
“好,作得真的很好!”嘉靖讚了一聲:“尤其是“寶鼎茶閒煙尚綠,幽窗棋罷指猶涼,一句。那種閒情逸致之情態,似映入眼簾。深得我心。世人為名為利,終日忙碌,如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