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家》的法譯本,說對書中一些事情她也能理解,她年輕時候本來打算學醫,因為父親反對,才改學經濟。另一次她的女兒也在車上,她們母女坦率地講了些法國青年學生思想和生活的情況。“友協”的主席貝熱隆先生陪同我們飛尼斯,去馬賽,遊里昂,我和他第一次見面就彷彿相識了多年。他知道我在翻譯赫爾岑的回憶錄,就把他收藏了多年的法譯本《赫爾岑文選》送給我。我們從尼斯到馬賽,因為通知當地“友協”的到站時間有錯,迎接的人來遲了,急得貝熱隆先生跑來跑去,不住地搖頭,接連打電話找人。看見他急得那個樣子,我反倒幾次同情地安慰他,這當然沒有用。但是後來車站上一下子出現了不少的人,他暢快地笑了。根據我的印象,這是一位脾氣很好的人。為了安排我們訪問的日程,他也花了不少的心血。在尼斯我們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在馬賽海濱我找到五十一年前的腳跡,在里昂我們過著友誼的節日。他和我們一起衷心愉快地歡笑。在維爾高爾先生“島上磨坊”的家裡我們談得十分融洽。在沙多—吉里我重溫了五十一二年前美好的舊夢。這也和貝熱隆先生與馬紀樵夫人的安排分不開的。從早到晚,他們沒有得到片刻的休息,其他的“友協”幹部也是如此。我們和他們雖然都是初次見面,但我尊敬一切為人民友誼鞠躬盡瘁的人,他們在荊棘叢中找尋道路,在泥濘裡奮勇前進,對他們這種艱苦的工作,子孫後代是不會忘記的。
親愛的朋友們,你們的工作絕不是徒勞的。你們不聲不響地為我們所做過的一切,我們都牢牢地記在心上。道路可能很長,困難仍然不少,但是光明永遠在前面照耀。我們回國已七十多天,代表團成員分居三個省市,今天我還接到詩人的來信,他說:“想起在法國的那十八天,意味還是很長,許多美好的回憶是不會忘記的。”詩人可能把他火熱的感情寫成動人的詩篇。我呢,這幾篇隨筆只是向法國朋友的普通問候。倘使問起我這次訪問的最大收穫,我的回答便是:讓我也把這餘生獻給人民友誼的事業!
七月二十四日
中島健藏先生(1)
訪法歸來,我在上海寫信給東京的日本友人中島健藏先生說:“在巴黎同朋友們談起當代的法國文學,我常常想到您,因為您是法國文學的研究者。”好久以前我讀過中島先生一篇介紹羅傑·馬丁·狄·加爾的長篇小說《蒂波一家》的文章,保留著深的印象。但這次我在巴黎經常惦記中島先生,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他患著肺癌,據說到了後期了。
我知道中島患癌症比較遲。去年八月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簽訂以後,我國廣播電臺的記者到我家裡來採訪,我談起過去在艱苦的歲月裡不怕困難、不畏強暴、長期為兩國人民友誼奮鬥的中島先生,表示了深的懷念,我說看到他多年的艱苦工作開花結果,他應當放心地休息了,我祝願他健康長壽。當時我並不知道他生病,我想他不久會在上海機場出現,我等待這一天的到來。
這樣的等待我有過一次,那是在一九六六年七月在武漢機場同他們夫婦分別以後,我在度日如年的“牛棚”生活中常常回憶起同中島先生一起喝酒談心的日子,我相信我們還有重逢的機會,我等待著。等了十一年,我終於在上海的虹橋機場上接到了他,我們含著熱淚緊緊握著彼此的手,“你好!”再也說不出什麼了。我陪同他們活動了幾天,還舉行過座談會,也講了一些我個人的事情,可是那些堆積在我心裡的話卻始終沒有講出來。十幾年來它們像火一樣地燒著我的心,我哪一天忘記過它們?非常鮮明地印在我心上的就是這一件事:一九六六年六月中島先生到北京出席亞非作家緊急會議,京子夫人同行,那天到機場歡迎的人不少,我也在其中。他們夫婦見到我,非常高興。到了旅館,閒談起來,京子夫人還說看見我,他們很放心了。就在當時我也明白這所謂“放心”是什麼意思,以後經過幾次的交談,我更瞭解他們夫婦對我的關心。那個時候《人民日報》已經發表了《橫掃一切牛鬼蛇神》的社論,在日本流傳著各種謠言,說是郭老的著作全部燒燬,他們以為我一定凶多吉少,想不到我還出來活動,他們的高興是十分真誠的。我的感謝也是十分真誠的。那個時候我彷彿就坐在達摩克里斯的寶劍 ① 下面,準備著隨時落進災禍的深淵,我多麼珍惜這一份友情。我同他們一起從北京到武漢,後來我們在武昌機場分別,我對著民航小飛機不住地揮手,想到這也許是我和他們的最後一面,淚水使我的眼睛模糊了。只有在無窮無盡的靠邊受審查的歲月中,在“五·七幹校”邊種菜邊背誦但丁的《神曲》第一部的漫長的日子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