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部分

體方面,就停留在中宮這一部位。保留久了而靜 極,用老子的話,就是“致虛極,守靜篤”。“致虛極”就是 空到極點,靜極空極在這個中宮,五行就歸元,就集中起作 用了。正統道家,在這個時候,真正的精氣神才搞得清楚,、 它的訊息才來,才能把握得住。但是不要過分,因為無念太 過,虛靈太過,要出毛病的,這個就是火候問題。

一 夂慫々

I 220 |

那麼要如何來調配呢?下一章會提到這個問題。在這個 境界久了以後,把藥物調整好才可以談服食,吃這個丹藥。 為什麼無念清淨境界要吃丹藥呢?在理論上沒有辦法懂,如 果真做工夫,到那個境界就曉得,若有若無之間,並沒有一 個有形的東西,但是的確有這麼一個作用。所以老子說,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空空洞洞,若有若無之間是有東 西。你說真有嗎?沒有,也就是佛家講“非空非有,即空即 有”。

《參同契》上篇前五章是講“御政”,這個第二章,我們 講到“戊己之功”,先認識藥物同服食的基本原理,然後再 說如何用這些方法。這些方法就在下面第三章“日月含符”。

真土真惠與孟子

日月含符章第三

偉大的日月 卦變及人事之變

《參同契》上卷主題是“御政”,包括了五章。第二章最 後的結論是“戊己之功”。

戊己兩個都是土,戊土是脾的功能,己土是胃。普通我 們講腸胃不好,脾胃是脾胃,腸子不好是排洩系統不好,不 一定是胃的毛病,這個不能混為一談的。西醫的治療同中醫 是兩個路線,但一樣有功效,只是基本的學理不同。

所以我經常分類,西醫的哲學建立在唯物、建立在機械 上,它也有高明的一面;中醫建立的哲學基礎是精神的,是 唯心的,也有它高明的一面,而且治療的方法往往不是頭痛 醫頭腳痛醫腳。頭腳為什麼痛?必先找出根本原因才能加以 治療。

真土真惠與孟子

戊己在道家有形的修法是守中宮,中宮就是真意,也叫 做真土,所謂“住意” 一一意識住在中宮。上次我給大家貢 獻的意見,不管男女老幼,如果用有形有為的道家修法,守 上丹田或者守下丹田,通通不及守中宮可靠穩當。但要說 明,這些都是有為的修法,不是無上道法,無上的道法是無

丨223

我說《參同契》(上) 形的真意。

拿佛家來比較,佛家唯識的八識中,第七末那識就是 “俱生我執”,那是沒有思想意念以前,它天然若有若無的有 這個我相的存在,這個是意根的作用。所以唐宋以後的道家 講無上道法,所謂真意,它採用的名稱就是佛道兩家的混 合。真意真土的境界,在若有若無之間不守任何一處,心境 都擺在中和的狀態。

如果用儒家的道理來說明,所謂真意就是《中庸》裡說 的:“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這個道,所 謂“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致中和, 天地位焉,萬物育焉”。這其中,差不多十分之六是理論哲 學的道理,十分之四是真工夫;莊子也一樣,有許多話是真 工夫,很難做別的解釋。我們一般念《中庸》都讀錯了,我 們要注意,孔子、孟子、曾子、子思都是山東人,念他們的 文章最好要懂山東話。《中庸》的“中”要念成去聲,我們 跟山東朋友談話,對了沒有?中中中!山西人也有這個話, 中了就是對了。開槍打靶,子彈打中了沒有,這是中了。所 以“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喜怒哀樂都沒有動,等於佛 家講“一念未生處”。“發而皆中節”,該用的時候還是要用, 並不是只要清淨、虛無。發而能夠中節“之謂和”,一動一 靜之間和起來,“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這個是儒 家修養的境界,也就是《參同契》第二章的所謂“皆秉中 宮,戊己之功”的道理。

我們就拿煉氣的工夫和養氣的學問來講,就是孟子在 《盡心篇》裡頭所講的,“可欲之謂善,有諸己之謂信,充實 |224 | …

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大而化之之謂聖,聖而不可 知之之謂神”。這完全講的是工夫,沒有辦法講理論啦!假 使不從真正修養工夫來解釋,孟子就是隻講空洞的理論,那 孟子豈不是自欺欺人!真實做工夫才知道所謂亞聖並不是偶 然得來的。他講“我善養吾浩然之氣”,什麼是“浩然之 氣”?在《盡心篇》講得很清楚,“可欲之謂善”,喜歡修道 只能講善行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