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沒有呀,拿不出來,這不行啊!現在我們連天文、歷 律這些都搞不清楚了。

這個圖外面一圈是二十四個氣節。一年有十二個月,一 個月有三十天,五天叫“一候”,三候叫“一氣”,六候就是 “一節”。一年有七十二候,每個月有一個節,一個氣,一年 十二個氣十二個節,合起來共二十四個氣節。現在有一個問 題,民國以來用陽曆,老百姓是陽曆跟陰曆並用,這個習慣 很難改,八九十年來,大家還是願意過陰曆年。民國初年湖 南那個大名士葉德輝先生,做了一副對子:

男女平權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陰陽合曆你過你的年我過我的年

我經常很感嘆,這副對子說的現象九十年來沒有變。那 麼你說是陽曆好、陰曆好呢?這個問題是科學問題,其實中 國幾千年來已經陰陽合曆在用了。

我們算八字是以二十四氣節為標準,二十四氣節是以太 陽為標準,我們的陰曆以月亮出沒同潮水漲落為標準。所以 由廣東到東北的海岸,海邊人就曉得,我們小的時候就會念 “寅申漲,卯酉平”。潮水漲落都在腦子裡,老祖宗就告訴我 們,初一十五出門坐船,“哎呀!船開了沒有?” 一算,“寅 申漲,卯酉平”,沒有沒有,趕快跑去還趕得及,潮水還沒 有退,可以上船。這個科學常識已經變成民間的習慣了,後 人不用腦筋已經都統計好了。所以二十四氣節是一個天體太 陽系統裡月亮系統的統計。這一個圖表裡頭東西多得很,我 們中國文化大部分生活習慣的原理,都在這張圖裡。“卦者 掛也”,就是掛在這裡給我們看的。

《易經》的八卦與文字

要了解《易經》的乾坤這兩卦,我們先要了解,什麼叫 八卦?什麼叫八八六十四卦?你不要把它看成死的,它是活 的,是個代號。大家說研究了《易經》以後就發覺,我們祖 先的文化思想、哲學科學,為什麼在上古時期就到達這樣高 的程度?我的看法是,上一個冰河時期之前,人類文化已經 發展到最高處了。一個學問越高明就越簡化,開始發明都很 複雜,到了最高峰反而簡單而明瞭,複雜的不算真學問。古 人歸納一切法則畫成這個代號八卦,很容易懂。冰河時期, 人類整個毀滅了,好在這個“卦者掛也”留了下來,就靠這 一點卦,告訴我們宇宙天地的一些訊息。這些符號所表達的 內容太多了,這是第一點我們需要了解的。

第二點講到《易經》的八卦,也是中國文字的起源。人 類最初都沒有文字,文字是人為製造的。中國的文字是由象 形文字開始,象形就是圖畫、漫畫,八卦也是漫畫開始的。 所謂“伏羲畫八卦”,古人的卦是怎麼樣畫的?是不是我們 現在這樣畫的?八卦是否就是中國先古文字的開始?過去幾 十年來,有些考古學家不大承認卦是文字的開始。我卻認為 八卦是中國文字的源頭,而《易經》是中國文化根源的根 源,哲學裡的哲學,經典裡的經典,文化中心的中心。但 是,你在考古文獻上找不出有關八卦的東西。

譬如過去那位董作賓先生,我們的老朋友,他是甲骨文 學者。我對他說要靈活來看,在甲骨上看到一條線的,幾條 線的,幾個點的,那個就是卦。古人畫卦或橫畫,或直畫, 或點一下,反正是代號。三直是乾卦〔丨丨丨〉,或者打三點 也是乾卦〔丨〉,都是代號。所以我們看到最古老的一本 《易經》叫《易緯》,裡頭畫的卦不是橫的,而是三條直的。 慢慢在甲骨上也找到了這些東西,可見我們中國文字文化來 源很早。

《易經》為什麼叫“易”呢?這個“易”字為什麼這樣 寫呢?上面一個圓圈加一點代表太陽,下面這個圓圈有個缺 口代表月亮。甲骨文上有沒有這個“易”呢?是有的。換一 句話,什麼叫《易經》? “日月之謂易”,就是太陽、月亮天 體系統之下的學問法則。

所以八卦從乾坤兩卦開始。可是還有一些基本的常識要 向諸位介紹,現在我們這一本《易經》叫《周易》,是由伏 羲氏畫八卦、周文王演繹、孔子傳述的,是經過這三位整理 過的。所謂“易更三聖”,實際上《周易》只是《易經》學 問的一部分。易學有三種,稱為“三易”:《連山易》、《歸藏 易》、《周易》,現在流傳下來的是《周易》。《周易》是以乾 坤兩卦為開頭的,《參同契》用的就是《周易》的道理。

道家與禪宗的易學 五代的人物 道家與密宗的關係 陽火之始 復卦是什麼 I月泰二月雷

道家與禪宗的易學

關於《易經》學問的本身,所謂道家的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