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8部分

不想。只是不知該如何回絕父皇。”

“既然如此,我們這就去晉見皇上!”

吉兒當機立斷,帶著李恪隨即來到李世民宮中,向他表明了自己的看法。

李世民聞言,詫異地說:“朕之所以想改封恪兒為太子,一來是為大唐未來考慮;二是因為恪兒文武雙全,才幹出眾,膽識過人,完全可以擔此重任。更何況他各方面都極像朕,很讓朕欣慰,朕也完全信任他。可是你們堅辭不就,這其中必有原因吧?”

“陛下還記得當年曾想立臣妾為皇后的事嗎?那時臣妾毫不猶豫地拒絕,是有難言的苦衷的。先皇后的典範,無人能夠與之比肩,況且臣妾亦不願捲入權利之爭的漩渦之中。多年來,臣妾目睹了無數慘劇的發生,對於名利,已經看得很淡很淡。臣妾心靜如水,不願置身其中;如今,不想讓恪兒當太子,也是出於這種考慮,希望陛下能諒解。”

吉兒話音剛落,李恪也由衷地道:“兒臣的想法,和親孃的完全一樣。從小時起,親孃就常教誨兒臣,說做一個真正有用的人,遠比地位、權利重要得多。如今,兒臣已長大成人,更能體會出親孃的良苦用心。懇請父皇看在親孃的這份苦心上,就答應了兒臣吧!”

李世民聽了,深為感動,不禁慨嘆道:“為了當太子,有多少人不惜親情與生命,爭鬥得頭破血流。而你們卻甘願拋棄權勢與名位,激流勇退……只是,朕十分擔心治兒過於軟弱無能,難以擔當重任啊!唉,這便如何是好呢?”

“陛下不必為此憂慮。可以選派德高望重、有膽有識的大臣輔佐太子,陛下也可常對其言傳身教。想必不久以後,太子定會大有長進,不辜負陛下的期望而有所作為的!”

李恪也說:“請父皇放心。兒臣一定竭盡全力幫助九弟,不斷鞭策他,讓他成為一個最好的儲君!”

在吉兒和李恪的一再勸說下,李世民終於打消了改立太子的想法。從此把一顆心放在指點、教誨太子身上。

但太子李治的柔弱,終究是李世民的心病。他一直為李治的柔弱怯懦擔心,如果李治一旦繼承天統,有幾位老臣輔粥,可能不會有什麼更大的問題,但如果這些老臣百年之後,他們的子孫是否仍能如其父輩般忠心輔佐治兒呢?李世民的擔憂使自己常常顯得悶悶不樂。

一日,他在御書房與長孫無忌、房玄齡商議完國事後,他又想起了心中的擔憂。

他望著追隨自己多年的老臣,忽然問道:“自古以來,開創基業的君主傳位給子孫後,大多發生過內亂,這究竟是什麼原因?”

聽他猛地一問,無忌和玄齡都有些摸不著頭腦。沉思良久,房玄齡才吶吶地說:“這是不是因為幼主生長在深宮之中,從小就享受著榮華富貴,不瞭解世態炎涼、人情冷暖,也不懂得治理國家的艱難,所以在執政後難免會出些亂子。”

無忌附合著點頭稱是。

李世民不覺又想起太子李治不敢騎馬跨過溝渠時膽怯的神情,脫口問道:“難道僅僅是因為君主自幼享盡富貴未嘗艱辛而引起內亂嗎?”

房玄齡感到自己有些唐突,緘口不語。

李世民嘆了口氣,道:“朕以為,許多功臣的子弟大多不注重品行、仁義的修養,奢靡浮華,但他們又仰仗祖輩的功蔭做了高官。君主既然柔弱,臣子們又缺乏才能,國家有了難題,自然難以救助,這怎麼能不發生內亂呢?”

無忌與房玄齡似有所悟,心裡明白了皇上仍為李治擔憂著。

作者: 在火一方 2006…2…23 12:32 回覆此發言

325 回覆 :【轉貼】唐劇原版小說(長)

李世民並不在意他倆的反應,仍侃侃而談:“楊廣感激宇文述在他謀奪皇位時輔佐他的功勞,任用他的兒子宇文化及任將軍。宇文化及不思量報效,反而卻作出叛逆弒君的事,這難道不是臣子的罪過嗎?我只是希望你們警戒勉勵自己的子弟,使他們不要像宇文化及那樣,就是國家的幸事。”他頓了頓,百思不解地樣子問:“宇文化及與楊素的兒子楊玄感是受同家恩惠最大的人,後來都起來反隋,這其中又是什麼原因呢?”

無忌心裡明亮起來,清清楚楚地知道了皇上所要說的更深層的隱語是什麼了,這才半是辯解半是安慰地說:“君子才能感恩戴德,楊玄感、宇文化及這樣的人都是小人,所以才會背主叛道。這也是世人都鄙視小人的原因。”

李世民感到仍難以排遣心中的擔憂,茫然地點點頭。

庭院裡,奼紫嫣紅的花兒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