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隊壓縮於康城、川石一帶,形成了包圍態勢。
為了避免被舊軍圍殲,討逆軍總指揮部調整部署,實行戰略轉移,精簡機構,把非戰鬥人員集中轉移到太行山八路軍前方總部;將決死二縱隊5個團編成第一梯隊,晉西支隊2個團編為第二梯隊。12月23日,兩個梯隊先後西進,抵達中陽境內。第二梯隊與第33軍激戰兩日,殲其2個團。第一梯隊南下石樓被阻,乃折回三交與第二梯隊會合。由於連日戰鬥,雖擊潰舊軍兩個旅以上,但終因眾寡懸殊,且彈藥奇缺,實難堅持,遂決定越過離(石)軍(渡)公路轉移至晉西北。27日晚,部隊北越汾(陽)軍(渡)公路,全部達到臨縣以南的招賢鎮地區休整。
這樣,在閻錫山看來,雖未能將決死二縱隊和八路軍晉西支隊圍殲於晉西南,但是,畢竟將他們從自己的腳下趕了出去,自然感到幾分得意。12月30日,閻錫山電令陳長捷指揮第61、34軍等部,要求肅清汾軍公路以南新軍。後又令趙承綬騎兵第1軍和郭宗汾第33軍進行截擊,阻止其與晉西北新軍會合。等會同第61、19軍解決了決死二縱隊等部之後,再一同消滅晉西北的決死四縱隊和八路軍彭(紹輝)八旅。
在閻錫山大舉進攻新軍之際,*中央為爭取閻留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指示彭德懷從洛陽直達秋林,勸說閻停止進攻,團結抗日。
12月20日,彭德懷到達秋林,面晤閻錫山,直率地告訴他說:“你要依靠犧盟、決死隊,才有前途;如果依靠反動勢力頑固勢力,那你就要當‘空軍司令’。”閻錫山沉默不語。彭總進而正告說:“你若把犧盟會、決死隊搞垮了,那你跟共產黨也就做不成朋友了,蔣介石也就不把你放在眼裡了。” 可是,閻錫山執迷不悟,拒絕調停。12月29日,彭德懷離開秋林回到八路軍總部後,又以朱德和他的名義,致電閻錫山,報告孫楚在晉東南以武裝手段,大肆殺害抗日進步分子和共產黨員的行徑。希望閻錫山加以制止,以免釀成大的不幸。然而,閻錫山仍置若罔聞。繼續指示趙承綬、郭宗汾進攻新軍。
在此情況下,武裝衝突已不可避免,*中央軍委於12月27日電示晉西北部隊:立即出動接應決死二縱隊等部北上,並令第120師主力從晉察冀邊區趕回晉西北,組成“晉西北擁閻抗日討逆總指揮部”,以集中力量進行反擊。從1940年1月2日至12日,經過旬餘作戰,趙承綬等部被壓縮於臨縣一隅。
1940年1月13日晚,趙承綬等部倉皇從臨縣棄城南逃,越過軍汾線時,已紛潰不堪,趙承綬騎兵竟自相驚擾,幾近全軍覆沒;郭宗汾部也損失過半。這樣,閻錫山“偷雞不成反倒失把米”,把晉西北也給丟了。
在晉西製造事端的同時,閻錫山命令在晉東南的第8集團軍總司令兼第三行署主任孫楚,藉助中央軍的力量,解決決死三縱隊。孫楚策動決死三縱隊內部的反動軍官,將3個主力團拉走。中央軍先後將沁水、陽城、晉城、壺關、陵川、高平等7縣的抗日*政權摧毀,並慘殺數百名共產黨員和進步分子。
三、扶舊抑新(16)
閻錫山還下令對在稷王山地區的政衛212旅、八路軍晉南支隊和活動於襄陵、汾城、夏縣、平陸地區的政衛213旅進行軍事封鎖和包圍,殺害213旅旅長郝玉璽,武裝解決襄陵縣抗日政權。政衛212、213旅先後突破包圍,抵達太嶽區的沁源縣,與決死一縱隊匯合。
1月中旬,蔣介石令劉戡第93軍、範漢傑第27軍一部及第一戰區黎明游擊隊,向臨(汾)屯(留)公路以北推進,攻擊決死一縱隊。閻錫山也令其第19軍暫編第2旅旅長薛文教、新編第2師師長金憲章,分別率部由晉西北、晉東北南下,首先襲擾晉中地區,然後與北犯的蔣軍策應,企圖圍殲決死一縱隊。
為了配合決死一縱隊等部作戰,八路軍總部令陳賡率第386旅主力進入太嶽區。1月30日,第386旅新1團與第385旅主力(2個團)及獨立支隊主力,在榆次東南地區全殲薛文教旅。2月2日,第386旅新1團、獨立支隊在榆社以北殲滅金憲章師大部,餘部北竄。至此,閻錫山進攻決死一縱隊的計劃破產,他策動的“十二月事變”即告失敗。
閻錫山策動“十二月事變”時,曾滿懷信心地提出“掃蕩晉西南,掌握晉西北,摩擦晉東南”的行動總方針,但是,戰事的發展並非像他想象的那樣美妙。他曾估計,除決死一縱隊不易得手外,其餘新軍都可以拉到他帳下,可是,結果卻出乎他的意料:除決死三縱隊有3個團,二縱隊有小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