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梁化之、吳紹之、薄毓相、孟際豐,南京辦事處處長方聞,交通處處長朱點等;而且有共產黨的重要幹部,如解放初期的山西省委書記賴若愚、副書記朱衛華等。
關於山西的教育發展情形,閻錫山在1922年9月30日給北京政府*的呈文中作了如下總結:
振興教育,原為育才,陶鑄國民,貴在普及。自兼省長後,屢集官紳,研討倡辦教育。擬定中等以上學校取‘整頓主義’,小學取‘急進主義’。自民國七年規定教育遞進逐年計劃案:專門學校增一所,實業學校增三所,中學校增十七所。又設育才館一所,召選各專門學校優等畢業生,以道德修養植其基,以政治法律通其用。又設政治研究所,分承政、承審、主計、視察、實業技士、宣講、區長各班,分途研究。畢業後,分派充任縣掾屬區長等職,期能學有實際,人無棄才。民國七年施行義務教育,分七期舉辦。民國十年成立國民學校一萬九千七百餘所,就學學生七十二萬九千八百餘名。學齡兒童已入學者,平均達百分之七十以上,較之六年前增加十倍。各縣高等小學逐年遞加二百二十餘所。同時為培養師資,先由各縣設立師範傳習所,復於八年冬設立國民師範於省垣。特設體育專修科,五年畢業。國民教育逐漸發展。同時分立平民高等小學七所,一律官費。各縣設立宣講所、閱報社、通俗圖書館。又特於省垣創立洗心社、自省堂,每於來復日(即星期日)*。又設立醫學傳習所,中醫改進研究會,以溝通中西醫藥,以保民命。至國外留學生,按需要增加名額……。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三、發展經濟文化 注重發展教育(4)
鑑於山西在教育方面的“成就”,1920年3月19日,北京政府通令各省參酌山西辦法,推行義務教育。美國教育家孟祿博士在同閻錫山的談話中稱“貴省教育發達,久已聲聞海外,今日得親至貴省觀光,實為榮幸之至!”
此外,閻錫山在教育方面還有兩個舉措,這就是提倡“言文一致的白話”和推廣“注音字母”。關於“白話”。閻錫山認為:
吾國義務教育,部章定為四年,此蓋幾經斟酌,實已無可再短矣。不過時期之或長或短,暫可不論,總需在此時間,將國民教成方算。何以謂之教成?孟子云:掘井九仞,而不及泉,是為廢井。五穀不熟,不如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