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分享平臺
忠告1 不熟不做,不懂不買(2)
巴菲特承認他對分析科技公司並不在行。1998年,當股市正處於狂熱追捧高科技尤其是網路公司股票的高潮之時,在伯克希爾公司股東大會上,巴菲特被問及是否考慮過在未來的某個時候投資於科技公司。他的回答是:“這也許很不幸,但我的答案的確是‘不’。我很崇拜安迪?格魯夫和比爾?蓋茨,但我不會買英特爾和微軟的股票。因為,當我分析微軟和英特爾股票時,我不知道10年後這兩家公司會是什麼樣子。我不想玩這種別人擁有優勢的遊戲。我可以用所有的時間思考下一年的科技發展,但不會成為分析這類企業的專家,第100位、第1 000位、第10 000位專家都輪不上我。也許很多人都會分析科技公司,但我不行。”
伯克希爾副總裁查理?芒格也比較認可巴菲特的這種觀點。他說:“我們沒有涉足高科技企業,是因為我們缺乏涉足這個領域的能力。非科技股的優勢在於我們很瞭解它們,所以我們寧願與那些我們瞭解的公司打交道。我們為什麼要在那些我們沒有優勢而只有劣勢的領域進行競爭遊戲,而不去我們有明顯優勢的領域施展本領呢?”
巴菲特說:“我們的原理如果應用到科技股票上,也會有效的,但我們不知道該如何去做。如果我們因為投資其他股票損失了股東的錢,我們會在下一年掙回來,並向股東解釋我們如何做到了這一點。
“我確信比爾?蓋茨也在應用同樣的原理。他理解科技企業的方式與我理解可口可樂與吉列的方式是一樣的。我相信他也會在投資中尋找一個安全邊際。所以我們的原理對於任何高科技企業都是有效的,只不過我們本身不是能夠把原理應用到這些高科技企業的人而已。如果我們在自己的能力圈裡找不到能夠做好的事,我們將會選擇等待,而不是擴大我們的能力圈。
“我們再次說明,缺乏對科技行業的洞察力絲毫不會使我們感到沮喪。在許多行業中,我和查理都沒有特別的投資能力。例如,每當評估專利、製造工藝、地區前景時,我們就一籌莫展。如果說我們具備某種優勢的話,那麼這種優勢應該在於,我們能夠認識到什麼時候是在能力圈之內得心應手,什麼時候我們已經接近於能力圈的邊界而近乎手足無措。在快速變化的產業中預測一個企業的長期經濟前景,遠遠超出了我們的能力圈邊界。如果其他人聲稱擁有高科技產業中的公司經濟前景預測技巧,我們既不會嫉妒也不會模仿。相反,我們只是固守於我們所能理解的行業。如果我們偏離這些行業,我們一定是不小心走神了,絕不會是因為我們急躁不安而用幻想代替了理智。幸運的是,幾乎可以百分之百地確定,伯克希爾公司總是會在我們已經畫出的能力圈內做得很好。”
歸根結底,巴菲特之所以不肯投資高科技股的真正原因是,在他看來這個行業不像零售業或旅館業那樣能看到競爭者慢慢地進入市場。對於科技行業的公司而言,它的不可預測性在於:誰都無法擔保,會不會哪天早上醒來,世界上又出現一個蓋茨式的人物,在自家的地下室玩電腦玩出了名堂,一夜之間把你擊敗。
所以,對這個行業,巴菲特比較客氣的說法是:他並不明白科技公司的行業情形。而比較不客氣的說法則是:電腦科技日新月異、變化快速,你能看到10年後的情形嗎?你能夠確保10年後,你的公司還存在嗎?
巴菲特對於電腦科技公司所抱持的態度,是和外太空航行一樣的:“我們很尊敬、支援和感謝這些偉大的人物,但我們卻不想親自去嘗試。”
曾經,在美國股市持續飆升期間,最受股市崇拜的,就是電腦科技公司,尤其是網路公司。比如雅虎和亞馬遜,這些公司從未看到收益,只憑美麗的夢幻吸引投資人。前者是全球最大的網址搜尋引擎公司,後者則是全球最大的網路書店。這兩家公司自創立以來,常常年虧損幾千萬美元,但它們的市價卻分別是234億和170億美元,這個數字是它們營業額(不是收益)的140倍和35倍。
巴菲特對於這些從未有收益的網路公司很不客氣,1998年他在接受傳媒訪問的時候說:“如果今天我是在教大學投資課程的話,我會在期末考試的時候,問學生這個問題:請問你如何為這些(年年虧錢的)網路公司定價?任何提供答案的學生,他會當場被判不及格!”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忠告1 不熟不做,不懂不買(3)
在1998年底的股東大會上,他說得更直接:“如果你花錢買入這些網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