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到了今天,電腦、汽車、航空公司和銀行保險業已經變成日常必備的產品。儘管有龐大的廣告預算,但是在同一市場中要有效地區別產品的差異仍極為困難。所以,商品企業的報酬率都不高,而且“最有可能是獲利不易的企業”。因為提供的產品基本上沒有什麼不同,他們只能在價格上互相較量,拼命地把產品的價格壓低,比成本高不了多少。除此之外,也只有在商品供應緊縮的時候這樣的企業才能夠賺錢。巴菲特認為,決定商品企業長期獲利能力的關鍵,是供應緊縮年數和供應充足年數的比值。然而,這個比值通常都很小。 。。
忠告3 正確評估投資企業是唯一的原則(2)
什麼樣的企業才值得投資?
巴菲特對那些完整且詳實地報告公司營運狀況的管理人員非常重視。尤其尊敬那些不會藉著一般公認的會計原則隱瞞公司營運狀況的管理者。他們把成功分享給他人,同時也勇於承認錯誤,並且永遠向股東保持坦誠的態度。巴菲特認為,擁有這樣的管理者的企業才值得投資。
財務會計標準只要求企業以產業類別分類的方式,公佈商業訊息。有一些管理者便利用這些最低標準,把公司所有的商業活動都歸類為同一個產業類別,藉此混淆投資人的視聽,使得他們無法掌握有關自身利益的個別商業動態。巴菲特認為,無論是否屬於一般公認會計原則的資料,或是超出一般公認會計原則要求的資料,只要它能幫助具有財務知識的讀者回答下列三個重要的問題就應該公佈。
1。 這家公司大概值多少錢?
2。 它未來的發展潛力有多大?
3。 從過去的表現來看,管理者是否能夠充分掌握公司的營運狀況?
伯克希爾公司的年度報告不但符合一般公認會計原則的標準,還提供了許多額外的訊息。巴菲特詳列了伯克希爾所有下屬企業的個別盈餘,以及其他可以幫助股東分析公司營運狀況的相關資料。巴菲特敬重那些採用同樣坦誠作風向股東公佈資料的企業主管。
他同時也讚許那些勇於公開討論失敗的企業主管。在巴菲特看來,大多數上市公司的年度報告都是虛假的。而在他對伯克希爾?哈撒韋的股東所作的年度報告中,對於伯克希爾的經濟現狀和管理成果,不論好壞,都保持公開的態度。過去他曾經承認伯克希爾在紡織業和保險業面臨了困難,也承認自己在管理這些企業時有過失誤。有人批評巴菲特之所以能輕輕鬆鬆地公開承認錯誤,是因為他擁有伯克希爾42%的股權,根本不必擔心飯碗不保。這的確是事實。但除了這些批評之外,營運報告上的改進也是有目共睹的。巴菲特相信,開誠佈公至少能帶給管理者與股東相同的好處。他說:“誤導他人的主管,最後也將誤導自己。”巴菲特瞭解到檢討錯誤的價值,而不是隻專注在成功的作為上。
大多數股票分析師都是透過觀察每股盈餘來評定一個公司全年度表現的。例如在過去一年中,每股盈餘是否增加?這個資料是不是高到足以拿出來吹噓?但巴菲特卻不這麼看,他認為,每股盈餘只是一層煙幕。既然大多數的公司都以保留部分上年度盈餘,做為一種增加公司股東權益的手段,那麼對於平均每股盈餘這種表面的資料,又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呢?如果一個企業在每股盈餘增加10%的同時,它的股東權益也成長了10%,那就沒什麼了不起了。因為這和把錢存入銀行,然後就會生利息其實是一樣的。
與大多數股票分析師不一樣,巴菲特把股東權益報酬率視為評估投資成敗的指標。商譽是企業有能力從再投資的資金獲得高報酬時,企業價值對賬面價值的溢價。長期股東權益報酬率為10%的普通企業,在低利率時期可能有溢價,可是利率會在高低之間遊走,所以這個溢價可能很快就會消失。巴菲特發現,比較保險的作法是尋找股東權益報酬率突出的企業,這樣的報酬率可能一再重複而且遠遠超越一般債券或現金報酬率。
這裡提一下股票與債券的不同。股票和債券主要有兩大差異,首先,債券有到期日,也就是償還本金或議定新利率的日期。而股票的股東權益則永遠存在。除非你是有決定權的大股東,否則你只能聽任管理階層決定是否分配股利或把賺到的現金再投資。第二個差異則和再投資風險有關。所謂“再投資風險”,舉例來說,如果你購買利率為10%的債券,而且對債券的信用風險感到滿意,在到期之前,你可以確定每年可得到本金10%的收益。但你無法確定,定期得到的收益有多少購買力。你也無法預知,通貨膨脹會把物價推到什麼水準,或是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