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教帳下,說不定還都給朱元璋給收了去,而打仗固然極是厲害,但是問題在於,陳某人會投在他帳下效力麼?便算是他主動投效,你又敢大用麼?
現在的問題,就在於,沒有一個可用的將領,來真正地為他練一支虎狼之師。像羅貫中雖說進益良多,漸趨大成,但相對於天才般的名將徐達,或許仍是太嫩。
想到這裡,青書頭疼不已,思慮良久,只得親自操刀上陣。
連續數夜,苦讀《武穆遺書》,卻越讀越苦惱。像郭靖那般,有現成的精兵悍卒,用的得當,自然便攻無不克。青書的問題,正在於沒有那樣的軍隊戰力。
兵者,風火山林而已。這四字,足以概括一支精卒的必備素質。但難就難在,你如何去讓他迅疾如風,侵略如火?
嶽武穆舉了幾個例子,如秦之勳爵,按軍功累升,乃是一等一的上策。但是,現在這種連飯都吃不飽的日子裡,勳爵算根毛!何況,爵位一事,唯有皇帝說了算,青書還不想這麼快就成為眾矢之的。
既然如此,那便以糧食作為獎勵吧。
“從今以後,凡作戰英勇,斬敵一人者,發糧兩石;斬敵五人者,發糧十五石;斬敵十人以上者,發糧三十石。”這一條令訓雖已定下,但卻未說出,只等初經戰陣,便頒佈下去,在這缺糧少食地年代,銀錢對於最為底層的民眾,吸引力絕沒有糧食大。
第兩百零九章 … 招賢
著各商鋪閒錢都給兌換了糧食,又從中州大地各處運糧而來,卻未直接囤積在龍城之內,只在各處設立太倉,引糧而入,何止百十餘倉?饒是如此,運過來的糧食,還不到他資產之十
羅貫中頗為不解,問他為何不將糧食直接囤入城中,也保險一些。
青書卻笑著解釋。
這般作為,其因有二。第一點便在於,若都囤在一處,為敵人所知,一炬足以令辛苦東流,分而設之,首尾呼應,卻是難以各個擊破。
第二點原因,卻是防“飽暖思淫慾”之於未然。凡事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這些未經戰陣計程車兵若知曉有著吃不完的糧食,哪裡還會認認真真的去訓練?領個軍餉吃喝玩樂,豈不快哉?故而依青書算計,這口糧之事,原是防範未然,以免遠水難救近火,但卻須得瞞著眾軍卒士兵。若是光明正大的運進城來,鬧得人盡皆知,豈非不美?
解決了口糧問題,青書便著手於第二個步驟:訓練。
如何去訓練,翻過數遍《武穆遺書》,他默想著自己零零碎碎知曉的後世練兵方法,半日時光忽忽而過,他頗為無奈的發現,對於這方面的知識,他實在是少的可憐。
輕嘆一聲,他站起身來。初冬的陽光柔和異常,微微枯黃著泛霜的竹葉上,晶瑩一片。青書深吸一口氣。心中暗道:“往日不同今時,後世地方法,於現在的形勢未必有用。我還是靜下心來,鑽研《武穆遺書》的好。”
而後苦讀《武穆遺書》數日,忽有所感,悟出一套精奧至極地槍法來,卻是岳飛當年縱橫天下的瀝泉槍法,錄完一冊槍譜,贈與楊汐晴後,餘興未消。故擷古今簡易刀兵之法,覺軍中酷烈殺伐之氣,新創一拳,凡三招七式,觀之即會,一目瞭然。
三招者,大鵬扶搖,疾風板蕩,直搗黃龍。簡簡單單,卻又蘊了武穆槍法奧義於其中。可說暗藏精妙。
七式者,扎馬式,騎龍式,下勾式,開空式,中平式,退步式,橫掃式。卻是仿太極十三勢所創:扎馬者,顧名思義,穩固下盤之用;騎龍者。由武當拳術“倒騎龍”化出,亦含“回馬槍”的意蘊,凌厲酷烈;至於下勾、開空二者,招架之術。俯身下勾,開闢空當,以為格擋;而中平者,中正平和,堂堂正正,直直擊出,取自太祖長拳之韻;退步者,大步退後。避其鋒芒。覷機反擊;橫掃者,橫掄兵刃。蕩盡賊寇也。這一式實乃同歸於盡之法,威力甚大,非絕境不得妄動,以免傷著同伴。
將這七式傳下去,亦頒佈了一系列令喻。諸如“一擊鼓而起,三擊鼓而集,五擊鼓而齊”“不得滋擾百姓,閒時須助以生計”“酗酒者斬,擾民者斬,強姦者斬,投敵者吾生取其頭顱!”
令喻一下,軍風頓時一肅,此為威也。一月期至,銀錢發放,士兵眉開眼笑,此為恩也。恩威並施,如何不讓三軍既敬且畏,努力訓練?
而於此同時,羅貫中依《武穆遺書》所載,練陣七日,終成“玄天二十四陣”,端的是犀利無雙。而後出兵龍城,兩日之內,連克蘇州、無錫、嘉興、杭州四地,數戰皆捷,戰至如今,傷亡卻不過兩百之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