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還是有靠山的,這不就是傳說中的奉旨打劫嗎!
“南洋開拓計劃很多,很複雜,不過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謝宏豁然起身,朗聲道:“持劍經營,布武天下!”
*
' '
第646章 海政四策
34~
————
“皇上萬歲!”
“海禁確實是弊政,新海政一定要實行,侯爺,小人願效首倡之力。'文字版更新最快到'”
“如此善政,小人也願……”
群情洶湧,背靠強大的靠山做無本生意,世上再沒有比這更賺錢的買賣了,不做還等什麼?從前那些小打小鬧的海貿跟這生意比起來,簡直都弱爆了,誰還記得那點蠅頭小利啊?
大明是天下最強的國家,侯爺的艦隊同樣是世上第一,而南洋的財富全然不在倭國之下,甚至猶有勝之。廣、閩兩地進行貿易的物件,不過是一個呂宋而已,可大夥兒都知道,呂宋只不過是南洋一隅罷了,滿刺加,滿者伯夷,安南那些國家都在南洋的範疇之內。
這些地方的出產多著呢,黃金、香料、象牙、珍珠,江南人不是不知道南洋的財富多,只是從前一直盯著眼前這點利益,無暇,也無力去向南洋開拓罷了。
正如先前那個老成者的顧慮,沒有靠山的話,海盜、當地土人這些,都是以個人之力難以逾越的障礙,所以南洋貿易的規模一直不大,在南海混得風生水起的許家兄弟,也是一直惦記著要去東海。
“侯爺,小人敢問,這私掠證要如何獲得?”這些家主也沒只顧著高興,很快就有人冷靜下來,開始思考細節問題了。
“南洋的私掠證是最容易的,只要趕在第一時間上疏朝廷,就可以領到,其他地方的,就要用貢獻度來換了,楊千戶,你給大家解釋解釋吧。”簡單解釋了兩句,謝宏又坐了下來,抬抬手,示意代言人楊敏繼續。
聽了這話。眾人心中都是安定,換在以往。上疏這種事還是很有風險的。尤其是做馬前卒的人,一個不小心就會被捲入政爭的漩渦。那裡面最是看重實力。實力不足的話。最後的結局只能是粉身碎骨。
可現在卻沒有任何壓力了,江南為首的那些世家都已經煙消雲散,朝中也是皇權佔了上風,上疏唯一的風險就是在士林中留下罵名。但誰會在乎呢?
休說皇權正如日中天,完全看不到衰落的傾向,就算不是,席捲了南洋的財富之後,江南勢力也將比過去更加龐大,只要有了足夠的權勢。哪裡還需要怕那些刀筆吏呢?
“貢獻度就是各位對大明朝廷的支援程度,其中主要分為幾個部分,第一是對朝廷政策的擁護程度,比如上疏開海,比如去年京城的募捐行動,都屬於對朝廷的貢獻……”眾人對視一眼,心下都是瞭然,義民牌和私掠證,叫法不同,可骨子裡確實是一樣的東西。
透過義民牌,北方的新進海商介入了倭國,那裡離大明更近,所以用新手就足夠了,採取的對策也相對溫和;而南洋卻相對遙遠和複雜得多,採用的手段也是爆烈得多,只有他們這些老手才能以最快的速度上手。
同樣的政策,因地制宜的加以變通,就成了大善之政,冠軍侯機變無雙的名頭果然不虛。
“其二,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那就是納稅額。商貿之稅乃是國家富裕的根本,今後,對外貿易的稅款將會統稱為關稅,內貿的稅則和工業一起,統稱為工商稅……納稅的多少,朝廷和總督府會分別記錄在案,加以匯總,得出個人總體的貢獻度。”
“商稅?”楊敏的話引起了一些人的疑慮,讓他們顧慮的不是關稅,而是商稅,依大明律,商稅是沒有的,享受慣了免費的待遇,一時間難免有些不好接受。
主要也是因為謝宏的態度十分隨和,會議一直都是以商討的形式在進行著,所以眾人也都沒有初來時那樣戰戰兢兢了,於是,逐利的本性又冒了出來。
“又提那老黃曆,”楊敏還沒來得及開口,就已經有人語帶不屑的反駁了,“現在和以前能一樣嗎?沒有朝廷設立總督府,派兵鎮守,去南洋發財有這麼容易嗎?朝廷高薪厚俸的養著官吏,又要養兵造船,不收稅,這錢又要從何而來?真是沒見識。”
“可不,收商稅也是好事,朝廷有了統一的法度,以後穿城過卡也沒那麼多絹子了,說到底還不是一回事?而且今上仁厚,收的稅也不多,裡外裡倒是咱們自家賺到了。”
“就是,就是,依我說啊,這事兒還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