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20部分

雨後春筍般出現在呂宋沿海,再加上島上那些落成或者正在興建之中的礦場和莊園,用欣欣向榮來形容這個原本的蠻荒之地,也是半點都不為過的。

目睹了北方的鄰居的淒涼下場後,蘇祿國也放棄了無謂的掙扎,簽署了一系列所謂平等互助的條約。除了國都所在的保和島之外,其他地方都成為了兩國共治的地區。

在那些共治區,當地人必須向總督府分衙報道,登記戶籍,不得准許,不得隨意離開居住地。此外,當地人還必須參加勞動,並且向官署繳納稅賦,一旦拖延,就會有城管上門,這幫禍害沒借口的時候,已經橫行霸道了,若是再得了由頭,那後果真是不堪設想。

可是沒辦法,形勢比人強,這幫禍害在小呂宋以少敵多,全殲了五萬以上的部族聯合軍,這樣的實力,不是蘇祿國惹得起的,更別說這幫人背後,還有一個龐大無比的大明瞭。

唯一讓蘇祿國上下覺得慶幸的,總督府至少沒有干涉他們的信仰,對於這些來自波斯灣的穆斯林後裔來說,信仰是不可動搖的,也是他們的底限。

不過,蘇祿國王也隱隱發覺,那些宣撫使宣講的東西,似乎在潛移默化的動搖著國人的信仰。他們宣講大明的美麗富饒,是如何美好的禮儀之邦,讓聽者心生嚮往,然後又引經據典的舉證,說明大明和南洋諸國同出一源,血脈相連,不可分割。

歸納起來,千言萬語就是一個觀點,那就是:大明很偉大,南洋人要堅持大明天子的領導,一萬年不動搖。

同樣都是宗教人士,而且還是做到了宗教立國的水準,蘇祿國王在這方面的研究絕對很精深,他敏銳的發現了這些打著教化之名的宣撫使的不地道,與其說這幫人是在教化,不如說他們是在傳教。

只是他也無可奈何,這種沒有證據的觀點,是得不到太多人支援的,時間雖然還短,但很多人已經對那套說法深信不疑了。

大明的城管很兇惡不假,他們的存在讓蘇祿國人生活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可是,中原卻是沒有城管的,所以,那裡是天堂。努力學習工作,就有機會去大明享仙福,已經成了最流行的夢想,誰又會聽他的杞人憂天呢?

何況,就算有人擁護也沒用,惹得大明翻臉,不用從中原調兵,單是呂宋總督府,就能輕而易舉的徹底平了蘇祿國。萬般無奈之下,國王也只能忍著了,沒辦法,這就是生活。

不過,他也不是什麼都沒做,他派出了使者西行,那裡正是他的祖先們渡海而來的方向。

祖輩相傳,在波斯灣,在紅海,有疆域廣大的蘇丹國,當年他們甚至打敗了最強大的蒙古鐵騎。而且,他們還擁有非常強大的艦隊,連以航海聞名於世的西方都對阿拉伯的海船讚譽不已。

蘇祿國王將最後的希望寄託在了傳說之中,他希望至少能給同族人提個醒,免得被大明打個措手不及,導致真主的光輝蒙塵。

在不同的地方,懷著不同的心思,整個東亞的人都在期盼著,寒冬的消逝,春天的來臨。時代的車輪不負眾望的前進著,一轉眼,就到了正德六年的仲春時節。

北疆的冰雪已經開始消融,冰涼的雪水沿著山脊流淌而下,匯聚成了一條條溪流,滋潤著草原上初生的嫩芽,萬物復甦,春天到了。

“火篩如何答覆的?”

大青山北面的沙井,被烏蘇選作了臨時金帳,此時,王帳內的氣氛有些緊張。烏蘇正從座位上站了起來,一雙牛眼瞬也不瞬的盯著面前之人,後者頭臉上都是塵土,臉色也很差,顯然是剛趕了遠路的。

“火篩大汗說,他對您說的兩部合併為一的計劃很感興趣,成吉思汗的子孫本來就不應該自相殘殺,不過,現在是瓦剌雪中送炭,應州和去年的兩次,都是韃靼拖了後退,所以,兩部合併後,可以雙汗並立,但是要以西為尊……”

“火篩瘋了嗎?瓦剌才多少人?咱們韃靼又有多少?就算現在,咱們一樣有二十萬以上能騎馬的牧人,他瓦剌有沒有五萬都未可知,憑什麼他們為尊,不行,大汗不能答應啊!”

“乾脆咱們不和明軍打了,去居延海,先殺了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混蛋再說!”

火篩倒是意識到了唇亡齒寒的道理,可他也是有私心的,並且明明白白的表達出來了,兩部素來不睦,在韃靼人看來,他這要求很有些趁火打劫的意思,一時間他們也是群情洶洶,亂哄哄的嚷嚷成了一團。

“都給我閉嘴!”一群首領只顧著叫嚷,沒人注意到,烏蘇的臉色已經變得鐵青,終於他忍無可忍的大吼了一聲,將噪雜聲都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