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他們兩個突然走人,這又是什麼緣故?”胖子已經忘記了來時的初衷,而是順著謝宏的思路思考起來,錢寧同樣皺著眉頭,陷入了深思。
“應該是知道了大明海外戰略的變化,覺得有必要通知他們的同胞,以做出戰略上的調整吧。”謝宏給出的答案有些模糊,但大體上是不差的。
歷史上,西方文明和大明的接觸中,葡萄牙人算是比較友好的一個,雖然也有些摩擦,但衝突卻不算太大,比起和大明幾度大打出手的西班牙和荷蘭,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當然,這也和西方的形勢有關,葡萄牙人雖然是大航海的先鋒,並且還是第一個到達東亞的國家,但其國力相對較小,只在大航海的初期風騷一時,隨著國家被吞併,很快就將海上霸權移交給了西班牙。
沒有實力,自然就沒有挑釁的底氣,相對而言也就溫和得多了,在明末東西方的技術文化的交流中,葡萄牙人也是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
不過,謝宏的先知也就到此為止了,這些大事的脈絡,他還知道一些,但事件具體發生的時間,他就兩眼一抹黑了。別說他,就算那倆葡萄牙傳教士,也未必知道這會兒西班牙有沒有吞併葡萄牙,距離太遠了,訊息的滯後性是極強的。
沒有情報,就沒辦法對局勢做出具體的判斷,謝宏也只能做出最低限度的推斷而已。
“調整?難不成那些番人還打著進犯大明的主意不成?”錢寧失聲道,他有一種非常荒謬的感覺。根據那些番人自己的說法,整個歐羅巴也不過幾百萬人口,弗朗機本身更是其中一個很小的國家,而大明……這不是蛇吞象麼?又或是青蛙吞象?
“也許有過吧?”謝宏模稜兩可的回答道。明朝的葡萄牙人有沒有過吞併大明的念頭,他不知道,但他知道,西班牙人是有過這種念頭的。
具體的時期他雖然不記得了,但西班牙的某一任呂宋總督,曾經說過的話,謝宏卻記得很清楚。給他兩萬士兵,他就能把大明變成西班牙的殖民地,這就是那位總督大人放出的豪言。
謝宏的歷史知識太差,所以他並不知道,這不是一句豪言的問題。為了征服大明,那位叫桑德的駐菲總督擬定了全盤的入侵計劃,從征服到佔領,再到維護殖民地秩序,甚至連論功行賞的辦法,以及對未來航線的規劃,他都做足了功夫。
那份羅列著相當精準的數字,計劃周詳的攻略,同樣得到了西班牙國王的批准。西班牙國內準備了一萬二千名的遠征軍,並要求印度總督府給予最大程度的增援。
此外,他們還拉攏了倭國,準備招募五千名倭軍,共同對大明發動侵略戰爭,豐臣秀吉的野心是否因此事滋長,後世人已經不得而知,但可以明確的是,倭國和西班牙曾經走得相當之近。
當然,歷史上並不存在這麼一場戰爭,它只停留在紙面上。不過,計劃被終止的原因並非西班牙人畏怯了,或者心軟了,而是老巢發生了意外。
就在計劃設定的不久之後,西班牙和英國在英吉利海峽爆發了一場激戰,就在那場戰爭中,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全軍覆沒,將海上霸權拱手讓給了荷蘭,再無力進行海外擴張。而後者,則是在臺灣收復戰中,成就了鄭成功的名頭。
所以,謝宏很肯定,這個時代的西方人雖然沒象滿清統治期那樣強橫霸道,但卻不能以此來斷定他們是友善的,只是由於實力對比等諸多因素,才讓他們有所收斂罷了。
就算是相對實力最弱,最友善的葡萄牙人,還不是偷偷摸摸的把澳門給圈去了?有可能的話,難道他們就不想席捲中原麼?
“看到大明如今的實力之後,那兩個人主要的目的應該是將情報傳回去,具體的決策麼,呵呵,他們有可能就此退卻,畢竟南洋離大明更近,他們在地利上完全不佔優勢;也有可能加快程序,試圖搶在大明準備萬全之前,打咱們一個措手不及。”謝宏沉吟道。
“那,不是更應該把他們抓回來麼?省得他們洩漏了機密。”谷胖子來的目的就是這個,他斷斷續續的聽了一些謝宏和正德的對話,知道這兩人身上有點問題,經過錢寧的提醒,想借著這個機會立個功。
“是啊,千里之堤潰於蟻穴,軍政大事,還是謹慎些好。”錢寧難得的掉了句書包,他手下的番子比原來有效率多了,連青蛙都抓得到,在大明境內抓兩個番子,那是完全沒有壓力的。關係重大又好抓,這不是白送的功勞麼?
“無所謂,他們退了,自然有其他人替補上來,遲早也是要碰上的,在南洋解決更方便。”謝宏否決了兩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