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跡,就連唐宋時代的一些書畫家真跡,都是無處可尋,自然更不用說這西漢時期的司馬相如了,陳逸沒想到,能夠在這個箱子中,發現此人的書法真跡。
雖然竹簡沒有紙張能夠完美表現書法的流暢,但也是差不了太遠,從這竹簡中所傳來的感悟,就可以知道。
漸漸的,眾人看到了竹簡的最後面,發現了司馬相如所留下來的名款,這讓許詢面上露出了一抹驚色,這難道真的是司馬相如的真跡不成。
在觀看這卷竹簡的過程中,許詢亦是從中感受到了濃濃的漢隸古意,一筆一劃都是十分的精妙,絕非常人所能相比,更不是魏晉時代一些人所能寫出來的。
看到後面還有文字,他壓下了心中的驚異,目光放在了後面竹簡所書寫的文字上,當看到這一段文字時,無論是他,還是王羲之,亦或是陳逸,面上都是露出了不敢置信之色。
許詢有些不敢置信的說道:“逸,逸少兄,這卷竹簡最後面的評語,真的,真的是漢武帝所寫的嗎。”
在這一卷竹簡的最後面,除了司馬相如的款識之外,更有著一段簡短的評語,而評語後面,所寫的正是漢武帝的名字。
王羲之的面上同樣帶著驚異,深深的吐出了一口氣,然後說道:“相傳司馬相如寫下這篇子虛賦之後,便送到了景帝那裡,只不過景帝不好辭賦,所以沒有得到賞識。”
“後來武帝即位,一日無意中看到此賦,非常喜歡,以為是古人所作,嘆息不能與作者同時代,之後經過一名侍奉的提醒,知道了是司馬相如所作,於是召見他,之後司馬相如又寫了一篇與其相接的上林賦,之後,便被封為郎官。”
“從武帝對此篇辭賦的喜歡和司馬相如的賞識來看,一時興起,在此簡牘上寫下評語,也不無可能。”
說到這裡,王羲之目光緊緊的盯著這卷竹簡繼續說道:“現在最重要的不是來評判武帝的評語,而是要評判這一卷竹簡,是不是司馬相如所作的真跡。”
雖然皇帝的權威,常人不敢冒犯,但是現在時處晉代,一些人為了獲取利益,也有可能在竹簡上作偽。
在王羲之和許詢二人說話之際,陳逸的面上,帶著驚異,望向了這卷竹簡的最後面,他同樣沒想到,漢武帝劉徹會在這卷竹簡上面寫下評語。
在他所觀看的許多書畫作品中,皇帝親筆寫下評語的,少之又少,只有遇到一些極為喜愛的作品,才會如此。
此時此刻,陳逸的臨摹術還在發揮著作用,在看到這最後面的字跡時,他的內心湧現出了一股擁有無比氣勢的筆意,在他的心中猶如驚濤駭浪般的翻滾著,同時,他也感受到了一種欣喜的情緒。
他的面上露出了一抹驚色,能有如此氣勢的意境,這些字跡,恐怕當真是漢武帝親筆所寫。
一件有著漢武帝字跡的竹簡,和一卷沒有其字跡的竹簡,可謂是天壤之別,無論是在哪個朝代,皇帝所用過的東西,都是無比珍貴的,至高無上的。
提起漢代,許多現實世界的普通人,第一個想到的或許不是漢高祖劉邦,而是漢武帝劉徹,只是因為其所建立的功績太大了。
此時此刻,旁邊的王羲之和許詢等人,很快發現了陳逸身上所散發出來的氣勢,面上不禁露出了一抹驚異之色。
而在感悟了一會這字跡上的意境時,陳逸便停下了臨摹術,收回了目光,抬頭向王羲之幾人望去,不禁發現了他們面上的驚異之色。
“陳公子,你剛才身上所散發出來的那股宏大的氣勢,是怎麼回事。”許詢此時面帶異色,忍不住的問道。
陳逸面上露出了一抹笑意,平常情況下,他臨摹書法,大多都是無人在身旁,臨摹之時,腦海中不斷湧出書畫作品的感悟,自然而然使得他的身上也會散發出一些。
如果有意之下,他還可以控制,可是在看到這漢武帝的字跡之後,他完全入神,已然沒有去控制,散發出來的那些氣勢,想必被王羲之等人察覺了。
漢武帝是何許人也,漢代最傑出的皇帝,征戰四方,東並朝鮮,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漢朝廣闊的江山,在他的治理下,使得漢朝成為了與西方羅馬帝國相媲美的強大國家。
第一千三百零二章司馬相如之真跡
如此一個建立了前無古人豐功業績的皇帝,其身上所形成的氣勢,恐怕亦是比其他的皇帝更加的宏大。
雖然寫在竹簡上的,僅僅只有隻字片語,但裡面所包含的氣勢,卻是完整的。
“許先生,那是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