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外與唐軍交戰,理所當然地敗北,他戰死當場不算,還禍及福山城。
唐軍屠城掠財,建京觀!
殺光城裡男子!
他們做法標準,每殺一萬人就建一座京觀,使用水泥來建設封樁,這可是黑手黨喜歡用的招數,將侵犯他們的人封進水泥樁裡沉進海底(韋是黑手黨?)讓倭人哪怕想拆除都很麻煩。
又髒又難拆,還缺人手,搞得京觀留在倭地上,傳揚唐人武功。
接下來韋將周邊的國家都掃蕩了一頓,強行勒索財貨,不從者就“我自己來取!”
倭人:“……”
唐軍兵鋒所指,倭人震駭,反抗無力,被唐人予取予求。
他們曾經試圖反抗,但唐人太壞了,管殺不管埋!
出兵攻打倭人,只以殺人為樂,殺掉人口,搶劫財貨,殺得人多時就建京觀,倭國大地京觀林立,頗為壯觀!
殺完人,唐軍即撤,不留給倭人以游擊戰的可趁之機。
如果暫時捕捉不到戰機,那唐人會耐心等待,找著機會,殺人就跑!
唐軍行動迅速,針對敵國到處破壞城市,搗毀農田、焚燒森林,捕殺動物家牲和家禽,倭人憤怒地控訴如果唐人有足夠的漁船,他們會將沿海的魚都給捕光!
唐軍專職殺人,而倭人使用足輕(農民兵)還需要種田,哪裡消耗得起!
屈服,就得破財。
不屈服,唐軍兵艦不期而至,大肆破壞,倭人窘迫無比。
想去攻打石見銀礦,唐人建築起堡壘密集,高有十米,皆用水泥建設,有如銅牆鐵壁般堅不可摧,倭人望而生畏,不敢攻擊。
……
新起的半山樓裡,韋、範無傷、王孝傑、楊成喜和姜諮坐一道喝酒。
之前的觀海樓是傷心之地,已被拆除,半山樓成為新的好風景之地。
從窗外望下去,一片銀白,大地被皚皚雪覆蓋,不知不覺,又是一年辭舊迎新時。
“幹!”三人碰杯。
姜諮得到了韋的認可,正式成為他這一系統的參謀長,他告訴席間兩人道:“倭人有好幾個使節到來,遊說我大唐接掌倭島,現在倭人雖然新立大王,是天聰大王(中大兄皇子)的孫子(他們不敢再稱天皇),但倭人心思已經四分五裂,王廷權威不在。”
“倭人說承認我大唐的管治,願向我大唐稱臣!”
由於唐軍東征西殺,導致倭島大亂,秩序失控,盜賊興起,再有野心家藉機攻伐地方,整個倭島在短短几個月內就變換天地,民不聊生,冬天來了,大量人口竟然餓死凍死,倭島淪為人間地獄!
甚至連向神佛祈禱都不得許多銅製佛像給唐軍搶走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倭人乾脆破罐破摔,找上唐軍,直接了當地投降,一了百了!
想讓俺們炒股炒成股東?
“不用理會他們!”韋搖頭道:“倭地貧瘠,其人卑微,收之無益,我們只要他們的金礦銀礦足矣。”
兩將點頭稱是。
姜諮又說道:“按大將軍指示,每天三班倒,我們現在的生產已經達到了一百萬兩一年的產量!”
“所有得到的金銀銅都投爐重新鑄造成錠,計算後,發現所得超過了一千一百萬貫的財貨!”
到來搶劫、勒索整個倭國所得,相當多!
而倭國則給這次打擊得一蹶不振,倒退百年有餘,辛苦所得的財貨為之一空,其慘狀遠勝於辮子對倭國的《馬關條約》賠償。
倭人窘困到連菜刀都用不起啦!
分贓啦!
唐軍參戰部隊有水軍一萬,陸戰隊一萬二、府軍一萬加上船員一萬,如此韋大家一起約定分贓。
韋一人獨得一百萬貫,他吃相可不含煳。
其餘人等,大將每人得五十萬貫,計有範無傷、楊成獻、王孝傑、荊東靈(故)四人,將軍辛承嗣、史萬超、世鐸、姜諮等每人則有二十五萬貫。
本來想給多點荊東靈家庭的,但怕他家守不住,給多了反倒害之。
水軍、陸戰隊人均得一百二十五貫,府軍人均七十五貫,船員人均四十五貫(物價:三十貫是一箇中央軍正兵的年工資,二十五貫可買一匹馬)這是賞賜,他們照樣還有朝廷的軍餉。
大將要得多,這世上從來都是這麼的不公平。
分去七七八八後,留下百萬貫給軍隊小金庫經營用(所以參謀長姜諮的作用就很重要了),再有二百萬貫上貢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