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0部分

的效能也大幅度提升,其多光譜攝影機功能十分強大。它們擁有強大的聯網傳輸能力,能把偵察圖象實時傳輸到前指、各師指揮所,甚至戰機、炮兵的控制系統。我偵察衛星多次發現印軍無人機的發射車,前指立即指令空軍或遠端火箭炮予以摧毀。高畫質晰度的攝影膠捲可以透過發射的回收艙分批迴收。印軍在這方面有很大的差距,雖然在戰爭的後期英美兩國給予了技術支援,但為時已晚。

在高空偵察機方面印度原來比我們強,他們早就得到了前蘇聯的米格-25和米格-31高空偵察機。但是不久前我軍改進了殲-8M,其高空高速效能已經相當接近米格-31,而航程和巡航時間則有所超越。裝備的雷達的功率和前視紅外成像儀的效能也有所超越,“天眼通”已經具有電子支援系統的能力,這些國產裝置都很實用。總體使用成本比米格-31要低得多,因此在整個戰爭期間我軍出動高空偵察機的架次要比印軍多得多,這也是國產化的好處。

用“飛天”高空無人機作平臺研製的超高空無人偵察機比印軍的“尼桑特”和“普馬”無人機超高空執行偵察任務,印軍的防空導彈和戰機也無奈它何。

我軍以“電甲蟲”微型步兵戰車為平臺研製的輕型偵察車,作為戰區戰術網路中的主動資訊節點發揮了重要作用。它加大了驅動功率提高了機動性;表面塗了吸收雷達波的塗料,本身既不發熱,噪聲也極弱,因此有極強的隱形效能。去掉了30毫米機炮,保留4管35毫米自動榴彈發射器作自衛武器。僅搭載3人,1人駕駛,1人操縱戰車中央的伸縮式桅杆,其頂端有1個多功能探測園艙,可選帶許多不同的載荷,包括晝/夜電視攝像機、熱成象儀、隨動靜物攝像機、鐳射指示器、影片跟蹤器、微型雙模雷達和中繼裝置。根據選用的裝置,它可執行多種任務,如偵察和監視、目標捕獲、損傷評估、目標指示和通訊中繼等。裝置組合安裝在萬向架上,因而可保證方位和高度穩定。桅杆最高可升至12米高。還有1名偵察員可以下車進行偵察。得到的情報可以透過車載電腦數碼化處理,由無線網路裝置發回總部,也可儲存在電腦中。無線聯網裝置也有兩種工作模式,在深入敵後時,採用壓縮/猝發模式工作,電腦把資訊壓縮加密後,透過定向天線在極短的時間內向衛星或“飛天”超高空中繼站傳送,敵軍的無線監視系統很難進行搜尋/跟蹤這些偵察車。它們晝夜大量出動,活躍在前線,可以長時間地深入敵後活動。

注:尼桑特無人機,仿製以色列搜尋者無人機的多工遙控飛行器。1998年批產。系統包括飛行器、地面控制站和裝在一輛重型卡車上的發射架。10個人操作。飛行器質量300kg,45kg載荷,長1。2m,翼展為1。5m。一臺發動機驅動低速推進式螺旋槳來推進,可在低空飛行5h。

從14m長的液壓氣動導軌式發射架上發射。完成任務後,以極低速被匯入回收網。地面控制站3人操作,控制距離100km。

尼桑特後繼型,稱為“普馬”,技術指標未披露。

戰場自動化系統

當代戰爭的特點是作戰部隊的推進速度快、武器的火力猛,尤其是空軍和陸航兵團的大量運用導致戰場態勢的變化極為迅速。僅靠指揮官的耳聽目視-決策-下達命令-下級執行這種指揮模式在很多情況下,已經不能及時應對戰場的變化,將導致失去轉瞬即逝的戰機。印軍原先在這方面比我軍走得更前些,在二十世紀末已經在中央和各戰區建立了戰場自動化系統的節點,一直延伸到邊界的作戰部隊。

實際上我軍對戰場自動化系統進入二十一世紀後也極為重視,只是限於經費投入的系統不多。自從王剛主持軍委工作,軍費有了大幅度提升,先前的理論和研究成果開始得以實施。金龍電池、“飛龍”電腦網路系統等科技成果更是為我軍的C3I系統注入了活力。

自古以來通訊就是重要的戰爭手段,古代的烽火臺就是透過目視接力傳遞一位的資訊“敵人來了”。如何保障作戰部隊的通訊和資料傳輸通道歷來是一個大問題,否則指揮和控制都免談。以往僅僅保障電話線路的暢通就是一個很艱難的任務。無線通訊提供了極大的方便,但是面臨電源和保密的問題。大家一定在電影中看到指揮員或陣地上的戰士揹著沉重的步話機,用通訊密語呼叫或下達命令的鏡頭。這是非常原始的辦法,如果前線幾十處同時呼叫那就一片混亂了,假使通訊兵陣亡了,別的戰士又不知道密語那怎麼辦呢?

金龍電池的出現和我國自制的CM-5數字電話手機晶片基本上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