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2部分

臺拉登西郊印軍野戰機場6月1日5:45

凌晨4:30時,西線和東線各一支突擊隊準時出發,他們的組成基本相同。先介紹西線的情況,突擊隊由2架武直-13M組成。人員和裝備更是令人費解,其中有8名飛行員,還是以空中英雄李嚮明少校帶隊的呢,還有12名機械師,在直-14M的機艙裡裝了不少空空導彈,還有一大堆的儀器和特殊工具,搭載了60名全副武裝的突擊隊員。這支突擊隊沿著預定的最隱蔽的路線,關閉了所有的通訊裝置,依靠微光夜視儀和衛星定位導航系統在山溝裡貼著樹梢,悄無聲息地在無月光的漆黑夜空中飛向預定目標――這個離前線300公里的印軍小型的野戰機場,機載的“天眼通”雷達告警接收機則顯示著周圍的敵軍防空雷達的動向。

現在突擊隊的機群已經在離機場1公里的地方停機隱蔽,這隻有電動直升機才能做到。留下幾名突擊隊員後,依靠夜視鏡和長年練就的夜眼,特種兵戰士分組撲向各自的目標。隊長董啟星少校率領6名隊員,隱蔽地接近了小小的指揮塔臺;4名隊員則盯住了守衛停機坪上4架蘇-27的2名印軍衛兵;另外24名隊員分成3組,接近了一個軍官宿舍,一個空勤人員宿舍,一個地勤人員宿舍;還有12名隊員則包圍了警衛部隊的營地。不久他接到各組人員就緒的訊號後,發出了出擊的命令。

這時,整個戰區的上空都是靜悄悄的,這又是一個小小的野戰機場,自然是比較放鬆的。首先由董隊長無聲地開啟了塔臺的門,幾名隊員一衝進去,無聲微型衝鋒槍的幾個點射,就解決了3名值班人員。10分鐘內基地就落入了突擊隊的手中,沒有驚動別處的印軍。隊長向前指報告“前進一”,表示已經完成了第一步。前指先後收到了二個突擊隊的報信,郝志剛舒了一口氣。

為了安全,董啟星少校命令一個小隊去監視通往臺拉登西邊的印軍基地的公路。這時裝載我軍的空空導彈和空地導彈的直升機已飛了過來,突擊隊員們幫著機械師連忙把印軍戰機上的印度導彈換了下來。另一些機械師們可忙壞了,4架蘇-27的油倒是裝滿了的,他們是忙著為戰機裝上另一個我軍的敵我識別器。並裝上我軍的導彈,導彈完全不同於炮彈,它們都是帶敵我識別器的,絕對不會打擊自己人的。說到這裡,大家可能已經明白,行動計劃是讓這些繳獲的印軍戰機用我軍的導彈去打擊印軍的預警機。

但是更厲害的還在後面呢:我們以前繳獲了不少印軍戰機,它們也是有印軍的敵我識別器的,為什麼不用它們去執行任務呢?由於“敵我識別”是現代化戰爭中的重要問題,下文又多次提到,在此簡略地介紹“敵我識別器”和“詢問-應答碼”的知識:

在敵我雙方以先進武器大規模交戰時,相互的協同和配合至關緊要。下面的二個例子很說明問題:

——1991年2月24日,在海灣地區多國部隊的地面部隊開始進攻,一輛英軍的“勇士”裝甲車也隨同多國部隊一起,開進伊拉克領土。A—10“雷電”是美軍先進的攻擊機,然而,機載MK—12敵我識別系統已有30餘年的“光榮”歷史了,早在海灣戰爭前,一些飛行員便十分擔心這種系統作戰時糊里糊塗,分不清敵我,以致發生意想不到的事。

突然1架執行攻擊任務的A—10飛行員看到一個目標,然而,能見度太低,從幾千米空中看下去,模模糊糊,但很像是伊軍的坦克。飛行員見地面裝甲車正向遠方開去,不再猶豫,按動了發射鈕。一枚“小牛”反坦克導彈從機上飛了出來。“小牛”導彈是美軍十分先進的反裝甲導彈,命中率很高,一般裝甲車輛很難逃過它的追擊。其速度很快,只聽“轟”地一聲巨響,導彈不偏不倚地把那輛先進的裝甲車炸了個底朝天。其實,這輛裝甲根本不是伊軍的T—55坦克,而是美軍盟友英軍的“勇士”裝甲車。在美軍反裝甲導彈爆炸聲中,戰車裡面9名官兵當即血肉橫飛,血灑沙場,而另外11名官兵也受了傷。可悲的是,那9名英軍官兵至死還不知道炸死他們的竟是盟友戰機!

——1994年4月14日,兩架美軍SH—60黑鷹直升機,在伊拉克北部禁飛區上空執行任務。突然,兩枚空空導彈飛速而來,兩架直升機當即被炸燬,機上25名聯合國高階官員全部死亡,飛行員也被炸身亡。不過,這兩枚導彈不是來自伊軍,而是附近巡邏的美軍兩架F—15戰鬥機;兩架F—15戰鬥機飛行員把美軍SH—60“黑鷹”直升機當作是伊軍的米-24直升機了。原因令人咋舌:直升機飛行員為了“節省”,關閉了“敵我識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