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時報這類小腳色所能比擬的。這組文章立即在美國媒體掀起了軒然大波。
當然之所以如此,並不是一架小小的殲-12D能辦到的,自有其深刻的背景。連續幾年美國的經濟都是高速增長,到8月份,GPT增長的年率已達5。1%的驚人高位,以美國龐大的基數而言確實驚人。政府的稅入自然也大幅度上升,大眾自然希望擴大福利,因為統計數字同時顯示貧困線以下的人口比例也在增長,貧富差距進一步在擴大。可是那些軍火商想的卻是擴大武器生產,那個利潤比任何行業都要高得多。無奈放眼世界哪裡找得到美軍的對手呢?所以國會屢屢否決耗資巨大的各種新型武器的發展計劃。現在有了這個總算說得過去的理由,在各大軍工集團的合力支援下,美國媒體,當然也有日本加上其他西方媒體的助威,立即掀起了“中國迫在眉睫的威脅”論的歇斯底里的叫囂。
裡達爾總統作為美國最高階的政客對此心領神會,而且中央情報局局長馬克勒爾博士報告說,情報局組織的專家對“紅蜂鳥”的進一步分析指出,它的發動機沒有加力燃燒室,可是印軍飛行員肯定它的最大速度超過了1。5馬赫,難道中國人已經掌握了超音速巡航技術?它沒有尾翼卻能機動飛行,肯定是依靠噴管的向量推力技術,可是絲毫不見有噴管轉向的裝置,而且F-22戰機的噴管也只能上下轉動或左右轉動一定的角度,只能增加機動性,絕對不能代替尾翼的,君不見它那二片斜長在尾部的巨大垂尾嗎。只能認為中國人是掌握了電磁控制噴流技術,專家分析,燃料中的新增劑中的金屬成份在高溫中很容易形成等離子體,既可以透過磁流體發電,獲得巨大的電能以驅動壓氣機的電動機,而電磁控制又可以快速改變等離子噴流的方向。這都是些極為尖端的技術,更驚人的是一向落後的中國工藝加工能力能將這些技術轉化為成功的產品。
會議的結論是不言而喻的:提請國會增撥鉅額經費加速戰機的研製和生產。不過總統更關心的是印度在即將展開的阿格拉戰役中勝算如何。“8。22”大戰中中國軍隊展示的打擊力量,令美軍極為震驚。
“進入雨季已2個月了,現在正值高峰期,中國怎麼能展開這麼猛烈的攻勢呢?他們的後勤怎麼能支援這種強度的消耗呢?”總統問道。
馬克勒爾說道:“他們的年立青副總理在那裡指揮大後勤系統。西線的陸上主通道新藏公路以前一到雨季就得時時中斷運輸,它有二類陷阱,一類是山崩區,他們透過挖掘隧道或修建跨越山坳的橋樑避開;一類是地下水形成的爛泥塘區,他們採用打鋼管樁建矮橋來透過。13個卡口,到現在已消除了9個,另4處也在加緊施工,完工後新藏公路將成為全天候公路。目前,他們在二個山崩區的兩端設立直升機轉運場,重型直升機直接把集裝箱吊運越過山崩區到另一端再裝上拖車,或把標準托盤從車上卸下裝上中型直升機運到另一端,再裝上卡車運輸。在爛泥塘區可以用履帶式運輸車把集裝箱渡運過去。這樣大致能達到旱季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運能。現在中方的運輸主要靠空運,專家研究證明,一架電動運-8,載貨量相當於C-130J,由於維護量極小,在航率很高,1架可頂2架C-130。而運輸成本至少可降到三分之一,其製造成本也只是二分之一。電動伊爾-76的效率更高。更要命的是印度人把5個整編山地師的基地和鬥拴特別里奧地和久舒爾都完整地留給了中國人,那裡都可以起降這2款運輸機。中國與烏克蘭的安東諾夫集團達成了協議以引進超大型的安-124運輸機,並改進為電動推進。印度又留下了良好的公路網和不少小農牧場,大大緩解了他們的後勤困難。”
“上將認為這次戰役印度能達成目標嗎?”總統問的是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小克利富蘭海軍上將。
“把握很大。據統計中國人在‘8。22’反擊中投擲了1萬多噸彈藥,說明他們很怕印度在西線發動攻勢。他們繳獲的阿帕奇、OH-58D等是不能用於戰鬥的。被破壞的基地憑藉印度龐大的工兵團和良好的後勤系統,很快就能修復的。我們已經展開了高強度的空運搶運大批的直升機,保證‘阿格拉’戰役開始時的裝備不低於原計劃。國會已經批准了追加的20億美元軍援。只要印度人肯打,能打贏,就大大削弱了中國的力量。”
“中國人怎麼會在這種關鍵時刻在寮國同越南打起來了,你們怎麼看?”
馬克勒爾博士答道:“我們的專家也很迷惑,中國至少在寮國投入了1個主力集團軍,在邊界上又靠上去2個主力集團軍。衝突的規模有擴大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