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發展,國家大力發展了一批新的葡萄種植基地,從東歐和法國引進,推廣優良品種,擴大種植規模。
改革開放之後,我國的葡萄酒行業迅速崛起,特別是進入九十年代後期,大大小小的葡萄酒釀造企業紛紛成立。
目前,已經形成了包括王勇家鄉所在地在內的十大生產產區,各種葡萄栽培面積已達到66。83萬公頃,葡萄總產量715。15萬噸,成績斐然。
不過這些都是書本上的東西,現實呢?
現實就是咱們國家雖然產量看起來也不少了,但是無論是品牌知名度還是人均數量,總產量,都跟國外相差巨大。
這裡主要還是咱們國家的飲酒習慣問題,千百年來,國人都習慣了喝咱們的白酒,這外國來的紅酒,酸酸澀澀的,有什麼好喝的,喝這個,還不如喝啤酒呢?
其實王勇自己就是這麼想的?很多人也和王勇有著同樣的想法,就是喝不慣著酸酸澀澀的葡萄酒(特製幹酒,也就是乾紅乾白,甜酒之類的還是非常可口的。)
憑什麼你一瓶酒就能賣個幾萬塊啊?還沒有啤酒喝著爽口?咱就是小農民一個,喝不了那麼高檔的貴族酒,咱還是喝咱們的國粹老白乾,二鍋頭吧?
當然,如果你是大款,那就喝喝茅臺,五糧液,劍南春,瀘州老窖之類高檔酒也不是不可以。咱們小農民還是喝著二鍋頭順口啊!
ps:感謝書友雨Ψ緣的兩張月票支援,謝謝啦!
第三六九章爆米花
王勇一想起現在備受國內土豪們追捧的外國高檔葡萄酒,就心裡不平衡了。
憑什麼啊?憑什麼喝葡萄酒的就是貴族,就有情調啊?老子就大碗喝白酒,還是二鍋頭,56度的,怎麼啦?
這一賭氣,王勇把面前的大玻璃瓶往桌子裡面一推,氣呼呼地站起來就往外走。
尼瑪的,就因為這破玩意耽誤了老子多少事啊?這兩天連覺都沒睡好,老子虧大了!他母親的,以後可不能再幹這種傻事了?
想明白了之後,王勇就起身往門外走。這好幾天沒到村裡去逛逛了,自己可是半山村的村長!怎麼的也得經常地幫村民辦點事情,哪怕是刷刷存在感也是好的嗎?
這剛進了村子,就發現一幫子村裡的小屁孩,或自己端著一茶缸(老式的大搪瓷杯)玉米粒或這是大米粒,或者是拉著父母,爺爺奶奶,也帶著同樣的東西,手裡還都有一條口袋。
這是要幹嘛啊?這都怎麼了?
哎,不對,這場景怎麼這麼熟悉呢?
我這笨腦子,怎麼一到關鍵時候就宕機啦?看來還是欠拍啊!想到這裡,王勇真的往自己腦袋上就要拍一巴掌。
還沒等巴掌落到腦袋上呢,王勇腦海裡靈光一閃,就大叫一聲之後,撒腿就往家裡跑。
“崩爆花的來了!”
爆花是這裡的土話,就是大家很熟悉的爆米花。這東西在我國也算的上是歷史悠久了吧。
據考證,最早的爆米花出現在宋代,用的是糯米。只不過那時的名字不叫爆花。也不叫爆米花,而是叫孛婁。
宋代詩人范成大就在詩中有過描述,孛婁可能是地方音譯的。在宋代,上元節,吳中各地有爆米花的習俗。
而在當時人們爆米花的最主要的原因不是為了吃。為了滿足口腹之慾,而是一個很奇葩的理由——占卜。
人們透過爆米花,來占卜來年的吉凶,姑娘們透過爆米花,問卜自己的終身大事。占卜時,爆米花爆的越多。則越吉利。
到了明代,這種透過爆米花占卜的風氣更加流行。一位詩人在他的詩文中描述了正月十三爆米花的熱鬧場景。
東入吳門十萬戶,家家爆花卜年花。就鍋拋下黃色粟,轉手返城白玉花。
清代時爆米花占卜仍然流行,同時。爆米花還被當成一種原料入菜了!據說是做餡料的,就是不知道做好之後會是什麼味道?
王勇印象中的崩爆米花就是一個黑黑的鍋,上頭有一個可以擰緊的蓋子,後面有把手可以方便架在火上之後讓鍋轉起來。
當然還是一個最重要的部件,那就是壓力錶。爆米花什麼時候好,什麼時候能出鍋了,就全靠這個壓力錶了。
自制的一個鐵皮爐子,誰家炸爆米花了。都得要帶點煤過來,然後等爐子燒起來之後,就開始準備炸爆米花了。
把作為原料的玉米或者大米(聽說古代還有用黃豆的。房子是沒見過,那位書友見識過,一定要跟房子說說),混著適量的